投稿|又一家药企巨头10亿美金布局生命科学工具

投稿|又一家药企巨头10亿美金布局生命科学工具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vb动脉网
时间刚刚进入下半年,“报复性”医疗IPO重启的同时,巨头们也开始了疯狂的买买买 。过去1周内,已经有近200亿元正流入生命科学工具领域 。
近日,彭博社传出消息,国内医药巨无霸国药集团准备斥资10亿美元,收购一家生命科学工具公司BBI LIFE SCIENCE 。BBI总部位于上海,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是生工生物 。
从1995年开始,生工生物便面向国内生物实验室和科研机构提供DNA合成产品和服务 。2002年,BBI成立,生工生物的股权和业务被整合其中 。2014年,在生命科学的上一轮IPO浪潮中,BBI曾短暂登陆港交所 。6年后,创始团队以8.45亿港币将BBI私有化 。
此后,尽管外界频频有BBI将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传出,但人们最终等来的却是一场可能发生的宏大的产业并购 。
“国药集团与BBI的创始团队沟通了并购交易的可能性 。同时,BBI创始团队也在接触其他的潜在并购方 。”彭博社在新闻中这样写到 。换言之,即便国药集团开出了近10倍于BBI 2年前退市估值的价格,仍没有十足把握将它收入囊中 。
实际上,就在BBI或将被并购的消息传出的次日,另一家头部的IVD原料厂商迈迪安宣布将被出价15.3亿美元并购,收购方是为罗氏诊断代工POCT新冠试剂的韩国诊断企业SD公司 。这两起接踵而至的重磅收购,也再度将持续高热的生命科学工具吸金狂潮推向高点 。
对于此次收购,国药集团和BBI都没有给出回应 。但动脉网梳理后发现,两者在以往的经营中并没有深度的业务重叠 。那么BBI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此番交易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国药集团也将发力生命科学工具吗?我们试着回答 。
上游王牌首先来看BBI 。
尽管在资本市场上的声量并不大,从业务成色来看,BBI至少一度算得上生命科学工具的上游王牌企业 。
在8年多以前的那份招股说明书里,BBI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产品及服务行业的知名供应商 。直到退市前的最后一份财报,自我定位仍是如此,这在风云变幻的生物科技行业里,颇为少见 。
具体而言,BBI通过自研和代理的方式,为生命科学实验提供各类产品和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各类试剂和耗材,比如生化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蛋白质科学试剂等,以及抗体、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科研人员而言,BBI所能提供的是与实验相关的一站式服务 。当然,定制化服务是BBI最基础也最具特色的服务,包括DNA合成、RNA合成、基因测序、核酸与蛋白作用分析等 。
在国内,于BBI业务线最接近的企业包括诺唯赞、康为世纪、瀚海新酶等分子类生物试剂厂商 。更早以前,BBI在DNA合成业务上,与金斯瑞不相上下 。
随着金斯瑞不断向细胞治疗、CDMO等复杂的业务拓展边界,两者的竞争关系也便逐渐弱化 。从业务体量看,BBI的业务规模远大于康为世纪和瀚海新酶,但不及已经开始拓展下游IVD、生物医药业务的诺唯赞 。
BBI所在的生命科学核心工具领域,是一个很难出现大单品的赛道,涉及种类繁多的产品和技术 。各大厂商往往凭借在特定技术上强大的工业化能力,去不断拓展SKU,从而建立品牌影响力 。比如,诺唯赞、瀚海新酶以酶工艺见长,而义翘神州、近岸蛋白则基于重组蛋白做强做大 。
BBI的看家本领,是寡核苷酸合成,尤其擅长合成复杂、罕见的寡核苷酸 。
由于后来没有再更新的权威数据,我们只能以2013年的数据来推测BBI在寡核苷酸合成市场的地位 。在2013年,BBI是国内最大的DNA合成产品供应商,BBI的寡核酸销售收入为6370万元,占据26%的市场,比排名第2到第5的4家厂商总和还多 。
一个客观事实是,寡核苷酸合成基于核酸化学原理,技术本身十分成熟,但仍十分倚重技术、经验积累、渠道和口碑建立等,BBI的先发优势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它守住市场领先的地位 。
现阶段,生命科学界对人工寡核苷酸的需求持续攀升 。这是因为,它是基因合成的关键原料,而基因合成则是基因治疗的起点 。
人工寡核苷酸以核酸单体为原料,经DNA合成而来,是大多数生物科技试验中很关键的基础物质 。DNA合成的产物包括寡核苷酸和基因序列两种,区别在于所合成的核酸分子的长度 。
其中,寡核苷酸合成相对简单,是以化学方式合成所需序列的短、单链核酸,是核酸扩增、检测及分析的关键基础 。比如,在DNA测序和扩增中,寡核苷酸被用作引物,或者在DNA及RNA检测中被用作探针等 。再如,用于合成特定序列的基因片段 。
基因合成需要以寡核苷酸为原料,涉及多项的复杂操作和酶反应,包括扩增、克隆、纯化、错误修正等,来形成具有特定序列的长、双链核酸 。相对而言,人工合成基因的应用场景更广泛,包括遗传学研究、调控基因表达、基因及药物发现等 。
比如,在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合成目的基因序列,经过包裹形成质粒,用来转染腺相关病毒(AAV)、腺病毒、慢病毒等载体,得到重组病毒,再在体外培养、纯化、质控,输出用于临床注射的原液 。
当前,基因治疗正处于商业化落地的加速期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1年至2025年间,国内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68亿元,增长至1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6% 。
由此可见,当前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在全球绝大多数生命科学实验室里,寡核苷酸都是标配 。而对于国药集团来说,并购BBI,几乎等于拿下了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的重要入场券 。
大火的行业国药集团拟并购BBI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后者所在的生命科学工具领域,是过去2年间,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医疗创新赛道 。
过去2年间,有数百亿资金涌入生命科学工具的创新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大批在抗原/抗体、酶、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基等领域建立起知名度的国内品牌,跑步进入了业务扩张和对外融资的快速通道 。
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整统计,自2020年3月至今,至少20家生命科学工具企业完成2轮及以上融资,交易金额也不断站上更高的新门槛 。
比如,国内细胞培养基领先企业澳斯康生物2年内完成4轮融资,募集资金超过25亿元 。而为康希诺生物等提供一次性生物工艺整体解决方案的金仪盛世,更是在短短1年内完成3轮数亿元的融资,刷新生命科学工具企业融资速度的记录 。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百普赛斯、纳微科技、义翘神州、诺唯赞相继完成IPO,菲鹏生物、康为世纪、近岸蛋白、联川生物等也纷纷随时准备起跑 。
有意思的是,业务扩张、估值吸金之余,一些生命科学工具明星企业甚至做起了LP 。此前,百普赛斯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不高过200万美元认购一家美元基金的份额,主要投向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及大健康领域 。无独有偶,诺唯赞、菲鹏生物等也曾低调布局过专业的股权投资基金 。而这,或许也是国内生命科学工具行业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
这背后,是生命科学服务市场本身的迅速扩容 。
一方面,过去数年间,作为生命科学工具下游的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产业成为最大的吸金热门,超万亿美元的资金在短期内注入进来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全球药企研发费用1878亿美元,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费用785亿元,同比增长28.7% 。由此带动生物科学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人们斥重金在mRNA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所做的大量探索,更是给这个行业的扩容带来了额外增量 。据东吴证券预计,如果不考虑实验室设备,2020年,国内生命科学工具总体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2020年至2024年间,这个市场还会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之后,经过考验的国内生命科学工具厂商,开始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加速对进口品牌的替代 。由于生命科学工具是一个基于交叉学科创新的综合体系,过去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 。但是在新冠疫情下,物流货运、疫情防控等因素,倒逼中游用户在国内找供应商 。
而在国内,一些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主流产品性能已经能够媲美进口品牌,比如诺唯赞提供的酶、菲鹏生物提供的抗原、BBI提供的合成DNA产物等,他们以5~8折的价格快速响应,逐渐抢回市场,各自迎来了营收的爆发式增长 。比如,诺唯赞在2020年获得的营收是上年的5.83倍,而菲鹏生物也斩获3.69倍营收 。
如果考虑到生命科学服务在大部分生物科技企业成本中占比超过6成,在未来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国产生命科学工具企业的后续增长势能仍颇为可观 。
在此前与一些投资机构的交流中,不少投资人向动脉网反馈,已经将生命科学工具作为挖掘标的的重点方向 。有的投资机构甚至会在团队内部定期学习生命科学工具的相关知识,“不是投与不投的问题,而是如何投 。”有投资人表示 。
国药集团胜算几何?最后说回国药集团 。前面说到,并购的想法出来前,国药集团与BBI之间的合作并不算深 。但作为国内唯二跻身全球企业500强的医药企业,国药集团的产业图谱中并非没有太多与BBI的业务和未来相契合的点 。在动脉网看来,双方可能在三个方向上实现资源协同 。
首先还是疫苗的合作研发 。国药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制造商 。国药集团下辖北京、兰州、成都、上海、长春、武汉等国内6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队,如今年产人用疫苗7亿剂次,能提供80%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 。新冠期间,国内最早上市的灭活疫苗之一,便出自国药集团旗下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
对于国药集团而言,在新型疫苗的开发中,加强外部合作是比较优势的策略 。比如,国药中生与复诺健合作,在开展“德尔塔+”(Delta+)变异株mRNA疫苗研发基础上,启动了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计划尽快完成中间试验及研究工作 。
mRNA疫苗研发的靶点筛选、mRNA生产、mRNA纯化、mRNA递送、DNA模板制备等环节,都会涉及DNA质粒,及一些筛选、纯化工作,而这背后,也对BBI所擅长的DNA合成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其他类型的新型疫苗研发中心,更是如此 。
其次是渠道资源的互补 。现阶段,为了更精准满足用户的需求,生命科学工具厂商纷纷开始布局数字化营销 。此前,BBI曾与化学品综合电商平台MOLBASE摩贝建立战略合作,将BBI、生工和Diamond等3大自主品牌旗下的3万余种产品上线在摩贝实验室用品商城,基于大数据、神经元网络等数字化工具去为中高端科学研究及工业研发提供高性价比的生命科学工具 。
而国药旗下的国药化学试剂网,是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整合了多个品牌的化学试剂、生物试剂、实验耗材、试验设备,甚至可以提供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恰好为BBI的数字化营销提供便利 。
最后是产业生态的协同 。这主要是基于国药资本股权投资形成的巨大医疗创新生态 。最早始于国药集团的国药资本,是国内最早专注于医疗大健康投资的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成立至今,这几家投资机构总共管理了7只基金,管理基金规模超过65亿元,全面覆盖了早期创新类、成长类和并购整合类项目 。
国药资本在大健康赛道投出包括国药口腔、复诺健生物、诚益生物、凌科药业、劲方药业、森亿智能、赛分科技、爱得科技、巨翊科技、先通医药、康立明生物等在内的近80个明星企业 。
在国药资本的投资生态中,不乏与BBI同属生命科学工具赛道的企业,比如赛分科技,也包括潜在的用户群体,如复诺健生物、康立明生物等,由此形成的业务协同,无疑可以帮助被并购后的BBI迅速建立起更强的竞争能力 。
【投稿|又一家药企巨头10亿美金布局生命科学工具】当然,在最终股权真正交割前,一切都是推测 。但我们确也希望,在难得的时代机遇中,国内的生命科学工具行业能够华丽蝶变,生长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品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