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良品铺子迷失高端化

投稿|良品铺子迷失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熵 , 作者丨樱木 , 编辑丨月见
在疫情中饱受损失的良品铺子 , 最近在资本市场遇到了烦心事 。
7月2日 , 良品铺子发布公告 , 称高瓴资本相关的三家股东在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 , 总计减持了5%的股份 。目前 , 高瓴资本持有良品铺子的股份从上市初的11.67%变为6.67% 。
资本减持公司股份很正常 , 但有趣的是高瓴选择减持的时机 , 良品铺子股价从2020年7月开始 , 一路向下 , 在经历了漫长的下跌之后 , 从4月28日收盘的股价来看 , 良品铺子股价已经回调了将近70% , 而高瓴偏偏选择在这个低位区间选择抛售 , 可以说是切切实实的割肉 。
到底是什么原因 , 让投资方选择在低点选择减持 , 未来的良品铺子是否也正在失去吸引力?
01、并不“光鲜”的小食仙在2021年的年报中 , 良品铺子的儿童子品牌小食仙 , 是公司通篇强调的业绩亮点 , 不仅在营收端得到了突破 , 也在销售端实现了快速增长 。
据财报显示 , 2021年小食仙全渠道同比增速为41.17% , 报告期内营收达4.17亿 。同时 , 公司还强调 , 小食仙旗下产品创新研发能力优秀 , 斩获多项创新类奖项 。
但如果仔细复盘良品铺子2020、2021年数据 , 这样亮眼成绩的背后却带着一层“美颜滤镜” 。
首先 , 根据良品铺子2021年半年报所表述 , 小食仙相关品类是2020年5月才成立的子品牌 , 也就是说 , 2020年关于小食仙的销售数据统计 , 理应只有7个月时间 , 这也就意味着 , 良品铺子所言41.17%的同比增长 , 其实是拿2021年全年数据 , 与2020年7个月数据以及相关品类销售数据加权平均得来的 。
结合财报中表述拆解 , 小食仙的统计应该分为三个部分:2020年5-12月 , 收入为2.28亿 , 2021年1-6月 , 收入为1.80亿 , 2021年7-12月 , 收入为2.37亿 。
而从这个数据上的对比来看 , 小食仙的增长 , 并没有公司表达地那么高速 , 甚至根据加权统计来看2021年上半年甚至出现了销售数据下滑的情形 。(2020年以6个月平均营收计算 , 收入约为1.953亿)
复盘整个小食仙的打造过程 , 其推出的节点跟国家颁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不无关系 , 标准的确立让良品铺子快速地嗅到商机 。但抓到风口 , 并不意味着就占据了先发优势 。儿童零食其实是一个精细化深耕的赛道 , 而在此赛道发力 , 需要思考的也不仅仅只是品牌效应 。
细看良品铺子的“小食仙”相关的产品 , 从包装以及产品可以看出 , 公司依旧只是在强调食品安全性 , 标注了家长、妈妈群体最容易理解的0添加 , 高蛋白等“标签化”特质 。但要想做好儿童零食 , 这些只能说是基础 。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 ,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 , 这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 , 我国青少年正在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其中一个引发 , 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 便是零食中的高热量原料 。
而在新熵实地采访的多家良品铺子实体店中 , 店员对于儿童零食与成年人零食之间的差别了解也没有刻意区分 ,  “其实 , 大部分零食小孩子也可以吃 , 就像这个小鸡腿 , 包括鹌鹑蛋、鸡蛋干等 , 小孩儿也能吃 。只要不是太辣就行 。”一位良品铺子的店员熟悉地介绍道 。而细看店员推荐的产品 , 其防腐剂含量 , 以及相关食品添加剂 , 都不适用于儿童 。
同时 , 当问到普通零食与小食仙相关零食有什么区别时 , 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一句“零添加” 。
而细看良品铺子的产品 , 安全属性是其强调的重点 , 但是健康方面的思考依旧不足 , 在多款产品当中 , 依旧以白砂糖为主要原料 , 并且在包装上也并没有强调零食与营养、健康相关的标识 。
某营养科医生对「新熵」表示 , 儿童零食往往需要思考得更多 , 以儿童最常见的龋齿为例 , 就需要思考饮食习惯、口腔卫生、喂养习惯等多个方面 , 相应地对于零食的含糖量就要有更精细的把控 。而在这一方面上来看 , 国际一线儿童零食品牌The Collective做得较好 , 已经推出其无糖儿童酸奶系列“suckies” 。号称新品采用全天然成分制成 , 包括英国全脂牛奶和新鲜水果 , 不另外添加糖 , 甜味均来自牛奶和水果原始材料 。
02、缺乏“高端”的高端零食高端对于良品铺子来说 , 一直是一道难题 。在官网记录中2019年创始人杨红春对于高端化的表达为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及精神层面的满足 。但实现这样的高端化 , 相关的抓手与路径却十分不明确 。
以公司所言的高品质产品为例 , 据创始人杨红春在与投资者交流中表示 , 截至2022年公司已拥有超过1500款产品 , 产品全部采用定制化与非定制化代工厂采购的模式 。虽然公司声称制定了严苛的产品质量标准书 , 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检测中心 , 通过了国家级实验室(CNAS)认证 , 覆盖产品入库到上市销售后的全部环节 。但是 , 如果细看用户体验 , 显然良品铺子还需要做得更多 , 在黑猫投诉当中 , 良品铺子一共收到了1532条投诉 , 其中 , 食品过期、漏油、发霉等问题屡见不鲜 。而且 翻看投诉 , 其中很高比例发生时间为2022年 。
投稿|良品铺子迷失高端化
文章图片

而所谓高颜值 , 除了独立包装之外 , 也并无更大的突破 。
除了高品质、高颜值之外 , 高体验的细分子品牌战略 , 也在2021年发生了滑铁卢 。在2020年报以及2021年的公司中报中 , 良品铺子详细论证其经历两年时间试图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 , 创立产品产品矩阵的品牌策略 。其中包括了儿童零食“小食仙”、健身零食“良品飞扬”、茶歇产品“Tbreak”等 。
【投稿|良品铺子迷失高端化】其中 , 对于健身零食“良品飞扬”表述体现了公司试图从这一细分领域发力的决心 。公司将良品飞扬定位为专注营养科学的健身零食专家 , 通过轻碳水、少脂肪、 高蛋白、控能量等产品核心特性 , 为泛健身人群提供体重管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从财报来看 , 当时良品飞扬也被寄予了厚望 , 自 2020年良品飞扬品牌上线至2021年中 , 全渠道终端销售额为 2.03亿元 。
但是十分有趣的是 , 在仅仅几个月后 , 良品铺子在2021年的年报中 , 从2020年开始打造 , 全渠道销售量超过2亿的良品飞扬品牌 , 却消失不见 。同时消失的 , 还有围绕办公室人群提供个人以及团体茶歇解决方案的良品茶歇“Tbreak”品牌 。而至今在良品铺子的相关表述中 , 几乎已经不再谈论这两个品牌 。
细看良品铺子对于良品飞扬的打造 , 在初始阶段声量非常之大 , 在其对外宣传过程中 , 良品飞扬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 甚至可以说是其展示研发能力 , 产品能力“秀肌肉”的主要品牌 。
而为了展示高端化 , 良品铺子也从高研发壁垒、高科技含量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良品飞扬的品牌特质 。例如 , 在其宣传之中强调了 , 公司搭建了由高等知名院校食品科学、食品营养、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研发队伍 。研发团队从事自主研发 , 健康食品产业孵化 , 建立健康营养标准与检测 , 主推“三重控糖”独家技术和21种营养元素配方 。
但就是这样一个倾力打造的品牌 , 在2年之后 , 却悄无声息地宣告失败  , 不得不说良品铺子在品牌管理与升级方面 , 似乎不得其法 。时至今日 , 在「新熵」实地调研的多家良品铺子门店中 , 抛弃品牌之后 , 健身零食均在减少 , 而之前主推的新品“蛋白代餐奶昔”在许多良品铺子外卖、以及小程序中已经消失不见 。
无独有偶 , 另一个 , 试图在场景化上找到第二曲线的Tbreak品牌 , 也停止了扩张的脚步 , 两家武汉直营店 , 成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为数不多的痕迹 。
细看近两年良品铺子的财报 , 良品铺子在经营策略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 , 但是从效果上来看 , 收效甚微 , 甚至在倒退 。在三个细分领域儿童、健身、以及办公室场景中 , 两个品牌几乎已经消失 , 而儿童赛道也在面临同行红海化的竞争 , 同时 , 心心念念的高端化 , 始终无法通过品牌有效传达 , 更成为良品铺子未来的一大隐忧 。
03、越努力 , 越落后?对于资本来说 , 良品铺子的隐忧还不止于此 。
在2021年财报中 , 良品铺子的收入同比增长18.11%至93.24亿元 , 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5.15%至2.06亿元 。同时 , 进入2022年一季度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 , 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1.24% 。
细看良品铺子的经营数据 , 公司按销售模式分为:电子商务(线上)+团购、直营、加盟(线下) 。
细看数据 , 线上的营收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 , 在增收21.5%的情况下 , 毛利润降低了4.9% , 在券商的推测中 , 流量变贵、竞品变多、社交电商成本提升成为良品铺子线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
另一方面 , 在线下店部分 , 快速扩张一直是良品铺子主要打法之一 , 集中饱和式开店之下 , 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
但这一切 , 在进入2022年之后 , 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良品铺子的开店速度开始变缓 。
在良品铺子与投资者沟通中 , 2021年四季度 , 公司一共开270家新店 。但是这一数据来到2022年 , 一季度之后 , 公司新开张门店数量快速下降到了142家 。而从新签约门店数量上来看 ,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 良品铺子的开店速度 , 都会保持与一季度相一致的低速状态 。
线上成本变高 , 线下开店放缓 , 而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 似乎加大营销投入 , 成了最后救命稻草 。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 , 这样的运营策略也是导致 , 良品铺子短期营收上升 , 但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
而正在此刻 , 资本的离场 , 似乎又为良品铺子尴尬处境雪上加霜 。
复盘股价一路下跌以来良品铺子的动作 , 始终令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 从子品牌纷纷消失 , 到小食仙模糊地增长 , 从线上利润下滑 , 到线下扩店放缓 , 良品铺子在电商红利的末尾 , 似乎陷入到了越努力 , 越困难的状况 。同时 , 这样的困境 , 似乎在短期内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
良品铺子似乎也深谙这个道理 , 不断在做减法之中 , 砍掉品牌 , 降低速度 , 试图用减少损失的办法 , 去维持公司的现状 。但是 , 这样的表现 , 无疑在投资人的眼中并不合格 。
在零食的万亿的赛道之中 , 无数的参与者都在虎视眈眈 , 无论从细分领域切入的每日黑巧 , 还是主打下沉的卫龙 , 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反观良品铺子 , 在占据电商渠道爆发的红利之后一直表现平平 , 良品铺子似乎需要更强的驱动力与竞争实力 , 才能长期保持优势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