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用足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

20年前,迈克尔?刘易斯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对美国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这就不得不引出一个问题:危机是否可以预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哪边。
生活中我们从不缺乏事后诸葛亮,也从来不缺乏那些抨击预测着的专家,ceo,每次金融危机之后,他们总是发出这样的声音:危机是无法预测的,那些一不小心预测准的只不过是狗屎运,更有甚者会反问:预言家们事前干嘛去了?
随着《大空头》这本书横空出世,瞬间给了这些质疑者当头一棒,这些人用实例说明:危机是可以预测的。早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好几年,就有许多人发出了警示;而最晚在次贷危机前一年,《大空头》里提到的这一批人,有的在加州,有的在华尔街,有的在对冲基金之都格林威治村,押下了重注。
他们知道盛宴即将结束,灾变即将到来,他们知道这是一生难遇一次的机会,他们设计出了从中获利的方案,他们下重注,他们赢了。
就连著名的对冲基金大人物像索罗斯这次也不是引领而是追随,跟着他们找到的方向赌,也获了巨利。
那么复盘之后,我们能从其中学习些什么呢?
第一,危机是可以预测的。
如果我们仔细深究每一次危机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每次危机之前总会有人能够准确的预测到危机,但是每次危机不一定是同一群人预测到的,同一群人或者同一个人能够准确预测每一次危机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值得深思。
【《大空头》(用足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虽说危机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无条件相信那些预测一切的大仙们,我们要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敬畏之心,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第二,敢于下注。
赌博过的人都知道,下注的大小,与判断的确定性相关,这直接决定了收益。这其中有两个极端,全部下注和不下注,但是这两者的区别不大,比较愚蠢的是判断的确定性极高,而你却下注不足,错失好机会,这样的例子我想我们生活中胜不枚举,时刻都在发生,但是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如果这一次是那种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不能日常反应,要敢于下注,甚至all in。索罗斯说这种时候就要直取咽喉。
《大空头》中,赚到几百亿美元的约翰·保尔森与其他赚得远不如他多的人相比,差别就在于他押得大——他筹到了足够多的钱,而且在判断没有兑现之前的黎明时分,抗住了。

第三,找到足够多的盟友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你预测到的危机不会马上就爆发,你需要等待,这就非常考验耐心,如果你有足够多的盟友,就能够筹到足够多的钱,当危机爆发,收益也就足够大。
第四,找到专业的人或者工具
《大空头》中的许多人,为找到最有效做空次贷的工具,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做空股票风险不可控,买看跌期权成本太高。直到有一天,次贷产品成熟到其CDS市场发达起来,令人讽刺地反过来敲响了这场盛宴的丧钟。

当然并不是我们每次遇到的大机遇都是这么好,那么我们就需要专业人员来寻找最优工具,甚至是自己创造,来创造最好的环境。
大空头的故事令人兴奋,这些人,把小到对经济、金融、大到对家国天下的判断,凝结成一系列赌注,成王败寇,知行合一,莫过于此。
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一次次想起了索罗斯(不知道的请自行搜索),这位极具争议的天才,被《经济学家》杂志成为打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一次次的大手笔让人血脉喷张,创造了无数神话,从他身上我想我们不难看出以上我们提到的四点。
现实用实例一次次的教我们做人,但是我们从来都是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本质上就是乌合之众。
最后套用王烁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可信的就是赌徒下得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