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秘密就是学习的秘密.--看《书法没有秘密》有感

利用多看赠送的一天畅读权看的本书,所以囫囵吞枣,也没有看遍所有章节,评论谈不上了,总结一些自己的心得。
寇先生自幼习字,同时是书法史的研究生导师,这样兼顾理论和实践的作者写出来的书自然是相当专业,适合有一定书法基础的读者学习。我十分惭愧,虽然对书法这门我国传统国粹心向往之,但苦于无人指导,还只停留在对着各种字帖练习硬笔书法的阶段,对于正宗的毛笔书法,可谓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隔行如隔山,对于书法的欣赏,实在看不出个名堂,就好像对于各大时装周上那些奇装异服,实在是雾里看花不知时尚为何物。所以,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我心里一喜,以为即将看到的是一本书法入门的说明书。
作者先从探讨书法的本质入手,讨论了书法、书写和汉字的关系,学习书法的原因,接着详细论述了习字通规以及临摹的方法,最后对书法的主要派别和历代大书法家进行了梳理。不同于一般的编撰作品,作者虽然通篇分为几大块来论述,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极高的艺术修养,所谓的“字外功夫”,除了书法以外,还讲述了很多历史趣事以及作者的思考和点评。可是,什么是书法的秘密?作者似乎只字未提。
好在,我在书中看到了别的好东西。比如说,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在习字通规,从临摹开始这一章,有不少有启发的句子,比如,“临摹是一种抄写,远比阅读的印象深刻,知道一件事和精通一件事是两回事。临摹碑帖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或许影响了读书,但临摹给人的印象是阅读无法做到的。”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死记硬背”和理解性记忆的争论,从小老师都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造成我对理解性记忆认识的偏颇,把理解放在了记忆之前,却忘了记忆是最终目的。往往当时觉得理解得很透彻,其实是投机取巧,记忆效果还不如最初一些靠背诵5、6遍记住的东西来得实在。古人云读书三遍,其义自现,又或者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都是重复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记得以前有个故事,说某位大科学家(我忘了是谁),当别人想他求教某某公式的时候,他总是说,我记不住,但是你可以在某某书第几页找到,大抵的意思就说死的东西无须记忆不要墨守成规不要活在前辈的阴影里。现在我开始严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伪,我遇到过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超出常人的地方不仅在于极具天赋的创造性,还在于他们超常的记忆力(背诵个公式当然不在话下),所谓博闻强识。我等凡人记忆力不行,更需要反复地记忆,一如书法的反复临摹。
再比如,“临帖大体有两个阶段:首先要像原帖,称为“入帖”;其次要变成自己的东西,称为“出帖””这是方法论,也阐述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最终目的。其实关于写作,也有类似的讲法。比如你喜欢谁的文风,你可以模仿这位老师的写法,从开篇布局到行文论述,等写到一定的数量,自然会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出来,而这个过程,跟临帖是一致的,刚开始你不得不反复专研,恨不得把每个字拆成一笔一划,哪个字的横是左高右低还是右高左低,哪个字的点是偏左还是偏右,甚至“赵孟眺的某个字是倒插笔”。虽然作者本人也强调了通篇意识,但是在打基础阶段,笨一点的办法,实在是最好的办法。我现在学习太浮躁,缺乏打持久战的准备,看到这临帖的两段论,还真有点豁然开朗,返璞归真的意思。
再者关于学习心态,作者有这么一句话,“书法与文化修养的相互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并且,二者的影响在比较高级的阶段才更明显。假如是喜欢书法的人,开始最好专注于书法,不要因为迷人的学问耽误了基本的练习,实在忍不住就转行。”我的理解是,关于学习,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大家,博很重要,但在你真正跻身大家行列之前,专才是最重要的,专业不精,你的全面性反而成了笑话,所谓“半罐水,响叮当”。虽说工夫在诗外,可如果连基本的平仄韵律都还没搞明白,谈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呢?
关于耐心,作者又是这样阐述的,“十年寒窗,少不了闭门造车,这不是坏事情,是积聚能量的契机。读书写字的人假如认为自己哪天遭受了冷落,你应该感谢上天对你的特别垂青。你一次遭受冷落,就会少犯一次错误,你若干年遭受冷落,就有可能干成一件大事业。”意思是,不要害怕自己在别的事情上的无知和浅薄,专注搞好自己手上的事,不要舍本逐末,才是成事的正道。
以上几条不过随手摘抄的小心得。我不懂书法,勉强练过几天硬笔书法确是完全未能入门。可惜的是,这本书并非我想象的书法入门说明书,但欣慰的是,我心中更多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也许,书法的秘密,其实就是学习的秘密,而学习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是这句老话,和所有心里还有梦想和希望的人共勉。
【书法的秘密就是学习的秘密.--看《书法没有秘密》有感】p.s 最后看了下本书的后记,原来书名是编辑给取的(确实能吸引眼球),至于作者最初想用什么来命名,并未提到。好吧,小编,你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