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病时期考虑的问题至今依旧没有答案,比如生死,比如意义,虽然已经不去终日思考,也不会去纠结答案究竟为何,不过不同的解读,是能够反映当下自己的精神状态的。比起生的本能,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对死亡的意义的追寻与探索,显得更令人感到刺激和隐秘一些。在生活中,死亡本能所起的力量,也比比皆是,并不生的本能要少见或者弱小,这种与生俱来的力量,终将压到生的力量,看起来是那么的强大而难以抗拒。
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又被称为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死亡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死亡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忍、对抗、攻击,甚至杀戮。死亡本能会表现出侵犯或者自毁,当它转向外部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甚至会派生出国家民族之间的侵略、屠杀等破坏或战争等一切毁灭性行为,它也会转向人自身内部而出现自毁现象,如日常生活里的自虐、自残,甚至自杀。死亡本能也可以做出某些良性的转化,如破坏性的本能可以转化为一名勇敢的消防队员救火的行为。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童年到青少年时期,会有过虐杀昆虫,甚至小动物的经历。以我个人而言,在初中时期,我有过非常沉迷虐杀昆虫的经历,也许是为了对抗写作业的枯燥,印象中只要是夏天,在我晚上写作业时候,被灯光吸引过来的蚊子、蛾子之类的小昆虫,凡是被我逮住,那下场都会很惨,差不多是肢解,用的工具最多的就是圆规的那个针。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很变态,但是当时的自己所能够想起的心情却没有兴奋,反而是很冷静的好奇,想观察虫子的反应。这种机械性不用动脑的动作,也许是将我当时学习的压力和死本能化为虐杀攻击了这些小昆虫。直到大学进校,解剖青蛙老鼠,解剖课翻看标本,虽然也觉得有些恶心,但在班上女生当中一直算是胆子心细的,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心没有太多的涟漪。可能自己的死亡本能一直比较强,而且长久的向内攻击,以至于获得了向外攻击的机会,却难以觉察。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人类两大基本本能。他认为,“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的,都是从历史上获得的,并且朝向恢复某种较早期的状态”,“原始生物实体从一开始就不想改变,如果条件不变,它就总是只重复同样的生命历程”,“有机体的保守本能以及每一种强制性的变化被同化到有机体生命的过程中,并且把它们储藏起来,以供今后的进一步重复”。死本能,它是与生本能同行的,死本能是生命活动真正要达到的目的,生本能必定和死本能同行,而且为死本能服务而已。【死本能-272】叔本华说:“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