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高考零分作文往事)
图片@unsplash
文网指北,灶神执笔,蒲帆编辑 。
在所有以高考为题材的热点中,“零分作文”大概是最受民众欢迎的,这些都没有历史悠久 。
比如早在社交网络还没有完全普及的2010年,两篇零分作文就在QQ空、Renren.com、新浪博客以及各种论坛广为流传 。
一篇是在“环境与人”这个大主题下写的作文:“香蕉皮决定香蕉的大小” 。文中反复声明“鲸鱼不能养在鱼缸里,香蕉肉不能超过香蕉皮大小” 。最后通过逻辑上的五连环发夹弯,绕到“这是环境的约束,但是骨子里很难过” 。
另一个是旗帜鲜明的挑战高考制度,直接骂阅卷老师“狗娘养的” 。"向圣人学习是一个腐败的学者教的."作文一开始就开始挑衅,“狗娘养的,给零分,一分都不要留 。”是自我比较,零分破风,指向应试教育,有害无益 。“一个人怎样才能扬名立万?
第一篇短文是一个少年对高考的不屑,第二篇短文是典型的“差生文采”,以一种横扫一切的方式埋葬了高考制度,最后给自己的小说打了一个广告 。
“我将写一系列奇幻小说《王者之路》,第一部是《王者之路I·因兹贝尔》,预计明年8月开始上线 。希望你到了以后支持我 。”
遗憾的是,经过各种搜索,我找到了一本小说,名字叫《王者之路》,却没有英兹贝尔这个人或者地名,更新时间也不是2010年,而是2014年 。这篇小说是不是零作文作者写的,无从考证 。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两篇广为人知的“零分作文”当做标准模板 。长期以来,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高考零分作文”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他们文采横溢,逻辑性强,几乎所有网友看了都惊叹不已,有些文章甚至有超乎常人想象的思想深度;但几乎无一例外,他们都以开玩笑的方式表达了对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的不满 。
以至于那些年,高中校园里甚至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趋势:会写零分作文的学生“会思考会批判”,这是民族之光,也是年轻人的榜样 。吐槽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完全正常的 。
是谁把高考零分作文摆上了神坛,又是谁挑起的?
叛军!
在“叛逆写作”和“零作文”的命题中,郑这位“童话大王”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先锋 。在公开场合,郑曾经这样介绍自己:
“50后作家,写月刊21年的记录保持者,学历四年级,最高学历是驾校 。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计算器的支持下,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不豁达,荣辱皆惊 。”
——你很容易念出四个字:特立独行 。郑小学辍学,从未参加过高考,但他写书 。在喜欢以根和苗自居的文坛上,郑乐于展示自己的“野出身”,巧妙地运用“五百字”塑造了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等经典人物形象 。
(很多80后经典动画,改编自他的笔下)
在创作《童话大王》时,郑隐居了21年,创作期间谢绝一切采访和宣传 。但他并没有要求“心纯欲低”,他公然说写童话是自己吃饭的工具 。他有敏锐的商业嗅觉,注册了皮皮鲁的商标,开了皮皮鲁书店和玩具店,赚了很多钱 。
然而,与自我修养相比,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郑与所谓“主流文坛”的针锋相对 。这场始于1986年的恩怨,成为后来很多人的“写作启蒙” 。
那年5月,一家出版社要出版一本小说、童话和诗集,作者被叫到庐山开会 。郑以出版社童话卷主编的身份参加,但这也成为他写作生涯的分水岭 。
(曹文轩)
在那次会议上,工人郑受到了与会的高学历作家的歧视和打压 。在其他作家的怂恿下,社长直接撤换了郑的主编,曹文轩直接嘲讽郑:
【高考零分作文往事 往事作文】“这里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大 。有一个人写月刊,说如果我能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
(庐山作家合影)
这让郑感到极度失望 。会后,他立即取消了对这本集子的授权,开始与所谓的“主流文坛”划清界限,也开始了与曹文轩等“高贵体面的作者”长达数十年的对抗 。
比如郑,常年拒绝参加“中国儿童图书作家榜”的排名,认为榜单里全是水分 。图书销量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来自读者的主动追捧,而是来自“硬摊派”——常年位居童书作者排行榜首位的曹文轩教授,身上往往带着“学校指定版”、“学校指定阅读”、“教师推荐”、“教育部推荐”等标签——这显然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任何人不得进入中小学兜售物品”的相关规定 。
此外,郑还通过读者来信和微博中的交流发现,全国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都有被强制在指定书店全价购买曹文轩的书,然后来听他演讲的经历 。
这几乎是一种可以上升到人生哲学层面的对抗 。
曹文轩力劝孩子多读《贵族血统》的书,郑则反驳说“僵尸畅销童书”让孩子远离阅读 。
与曹文轩的战争之后,郑的作品越来越叛逆,作品的主角往往都是“顽童”:全班都变成了兔子,只有不想变成兔子的皮皮鲁能以0为前缀直接进入人们的内心,沉迷于各种会议的“会议国”……
郑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叛逆 。小学毕业后,他不再接受“学校教育” 。郑自编教材,以教师身份自学《家庭教育》 。他还把自己的叛逆精神融入了教科书 。比如在他的书里,狼不一定是坏人 。
可能谁也说不清这是“我行我素”还是“意气用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出版和写作还处于高门槛的年代,郑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 。尤其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80后、90后来说,这几乎定义了他们的群体性格:
很多80后的孩子开始意识到“答案”不只有一个,书上说的不一定对 。
当然,像郑这样的,很容易被解释为“谋反” 。就像韩寒一样 。
韩寒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不爱读书,却对文学情有独钟,尤其是对社会人情的思考 。不知道这和他爱看《围城》有没有关系 。
中考那年,他凭借体育特长,以低于分数线14分的成绩被松江二中录取 。之后韩寒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有了《杯具偷窥男人》这篇作文,基本上是90后班里老师们的分享 。
但也是韩寒“作曲生涯”的巅峰 。之后韩寒很难写出让老师满意的作文,也很难拿高分 。尤其是在高中复读后的期末考试中,他包括语文在内的七科全部不及格,最终让他决定退学,从而诞生了著名的一幕:
他跑到老师办公室告诉了老师 。老师问:“你退学后拿什么养活自己?”
韩寒理直气壮地回答,“由付款”,办公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虽然年龄相距甚远,但韩寒可以算是郑的“精神战友” 。像童话大王一样,韩寒的文章很少走套路,也不刻意追求优秀学生作文的标准(比如总分) 。他的言辞随意而犀利,能够做到“不道德”,同时又能以一种勇敢的方式说出来 。
比如他写的是机构教育下一个中学生的思考和困惑,就是《三重门》这本书 。一经发布,就占领了北京上海的市场 。
之后他谈到了人性,房价,教育,所有正统作家都不愿意碰的东西 。
50后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这样评价韩寒:
“80后作家”写的东西不能算文学,只能算玩物 。
韩寒怒不可遏地回击:文坛什么都不是,谁也不要装逼 。
和郑斗了半辈子的曹文轩,忍不住评论韩寒 。“一个少年对社会、对世界、对生活、对身边的一切,往往能给出一些观点,让人感到可怕和惊叹 。”
而郑韩寒,两人都选择了站在主流的对立面挑战权威,但他们都成功了,成为了文坛的无冕之王 。
对于被他们定义为在世界上成长的年轻人来说,这无异于释放了一个信号,傲慢与才华往往是正相关的 。
只是天赋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傲慢是可以学会的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反对主流成了“有为”少年的标准,也点燃了人们对“零分作文”的热情:
没有什么比主流高考更能带来一个打破刻板印象、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别人谨慎答题的时候,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违规,这足以让十七八岁的少年想起来就兴奋——以至于在高考零分作文的相关讨论中,除了戏谑,你总能读出一种少年英雄的意味 。
追随者
在实践这一思想的追随者中,许更具典型性和传奇性 。
他出生在安徽省蒙城县徐庄 。所有的村民都以务农为生 。姐姐和哥哥都是初中毕业生,只有他考上了蒙城二中,一所上市重点高中 。父母都指望着他上大学,离开徐庄一天,然后养活妹妹和弟弟 。许是全家的希望 。
徐囡又高又瘦,性格内向,跟女生说话都脸红,只知道好好学习 。
(许)据
高三下学期,许在新华书店看到了韩寒的散文集《手稿2003》 。
一篇名为《穿着棉袄洗澡》的文章,让许黑暗的学术生涯看到了一丝曙光 。
韩寒在这篇文章中抨击教育系统没有时刻想着培养多面手,没有指望一个人写文章造导弹 。他以自己为例,认为如果自己不是一个未来想学理科的人,根本不需要深入学习理科,还自诩“高二学数学就够了” 。
徐囡非常同意 。
进入高二后,许的心思越来越不集中在学业上 。他开始逃课去网吧,荒废了学业 。老师同学都以为他染上了“网瘾” 。事实上,许只是在网上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
他一直在博客里写他对教育的看法,就是要多学习一些常识和实用的东西 。
因为没什么文化,他举的例子不太合适 。让老师讲讲“开水再煮,会有致癌离子”等一些生命现象 。
他给韩寒和教育部写信,希望有人能看到他的想法,然后认同他的想法 。
但都沉入海底 。
当时他在网上看到了蒋多多的新闻 。
2006年,河南女孩蒋朵朵用蓝黑两色钢笔在四张试卷的空白底上写了一份8000多字的“申诉书”,陈述高考弊端,抨击应试教育,并在装帧线外留下笔名“心碎飞魔” 。
(《心碎飞魔》姜朵朵)
她成了村里的名人,但父母提起她,只能又哭又叹 。
别人上大学的时候,蒋多多带着200块钱毫不留情地出去打工 。
钱很快就花完了,仍然没有工作可做 。知道了现实的残酷,她才意识到自己在高考考场上的所作所为,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她一度想自杀 。
许孟楠只看到了蒋多多的一夜成名 。许并不知道这背后的纠结和辛酸 。
他决定以蒋多多为榜样 。
他在每一篇学科论文上都写了同样的答案,那就是《关于语文教育的十点建议》 。
高考结束后,等待结果的许失去了策划大事的兴奋和喜悦,取而代之的是焦虑 。他一开始不敢面对零分,也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 。
为了引起轰动,逃避现实,许躲了起来,伪造了在河边自杀的假象,并试图找一个零点方案让采访人员曝光自己 。然而,一些媒体对此不感兴趣 。许终于灰溜溜地回家,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
然后就出去打工,频繁换工作 。
蒋多多和许这两个典型的失败者,都未能真正推动教育改革 。
但是,那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没有尝到太多甜头的人,还是心存侥幸的,总是渴望有人扛着“无用之学”的大旗,哪怕是骂教育体制,给自己的失败找点理由,或者给自己不需要教育也能做大事的希望 。
旁观者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网络上流行的“零分作文”有一个不可回避的BUG:在现行的高考阅卷机制下,“零分作文”几乎不被公开 。如果有,那么最可行的策略就是作者自己去恢复——这与高考零分作文频繁爆发、周期性出现在信息流中的设定非常“相悖” 。
更有甚者,网上广为流传的零分作文,往往与媒体披露的“语录”不符 。很难让人产生疑问:那些所谓的零分行为会不会大部分都是来自捏造?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高考作文的阅卷机制 。
首先,阅卷机构对0分作文的评判相当谨慎 。除了白皮书和与题目无关的句子,基本上写题目都会给2分 。
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表示,真的遇到过批评教育制度、讽刺高考的作文,适合作文的题目 。文采好的话,他们会给25分左右的分数,而不是全盘否定 。
其次,不允许考官带通讯设备阅卷,更不允许泄露考生答案内容 。所以高考后几天,考官基本上不可能把一篇零分作文的全文揭示出来 。
从考生自身的泄露来看,首先他没有办法知道自己作文的单项分数,其次他完全背熟作文内容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他事先已经写好了这一篇,准备凭记忆临摹 。
高考零分作文一般从何而来?
比较现实的答案是网友的杰作 。北京媒体人江小鱼出于玩票心理,写了一篇零分作文 。安徽某大学的一位语文老师,曾经因为一个书商要出版高考零分作文全集,被邀请到网上写作出版 。这不排除有人利用高考的热度来批判时代的弊端,沉迷于做鲁迅第二 。
营销策略也是可能的来源之一,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王者之路》,很可能就是在线网站的营销战术 。
但是也有新的趋势 。肉眼可见,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人们对零级作文的讨论,包括零级作文的出现,都在逐年减少 。网友们甚至掀起了一股怀旧和兴奋的浪潮,回忆当年的盛况 。
人们也试图解释新趋势出现的原因 。“读书无用论的受众”是得票最高的答案之一,包括那些曾经挑战正统教育的人,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郑让女儿接受学校教育,说如果女儿想读书,愿意读博士;
韩寒也说过学历有用,他也没把不高考当成一件光荣的事 。
十年后,28岁的徐囡重温高考,终于考上了大专 。他心满意足地去学习了 。
江朵朵,从零点事件开始,没有人知道她最后去了哪里,找到了什么出路 。有人说她结婚了,有自己的孩子 。想必面对孩子的教育,她不会有自己的任性 。
高考“理想殉难”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噱头越来越难以服众 。
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话题、图像、语境在新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的冲击下被拆解,观点的独特性不再是稀缺资源,进入了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 。
但在这个时代,人们并不喜欢“空观点”空情怀”的“NMET零分作文” 。尤其是疫情发生后,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茧房”的恐怖:越来越多的创作不是为了传播,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偏见,认同自己原有的观点,用情绪化的党派之争代替理性使用话语权 。
真正有用的声音还是很难被大众发现 。
于是忙碌的人看着日子又开始忙碌起来 。15秒的视频时间轴取代了800字的短文 。毕竟这年头,谁还缺“奶头乐”?
推荐阅读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意思
- 刑事案件怎么选择律师 刑事案件律师多少钱
- 中国四大名著是谁 四大名著之一
- 眼霜的正确涂法是什么样的 眼霜的正确使用手法
- 花花公子封面的大码超模,又胖又美又性感 花花公子女郎
- 带你全方位了解液下泵,超全! 液下泵原理
- 文竹的繁殖方法
- 大闸蟹活的怎么保存时间长
- 如何做爆炒羊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