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伴

在一个人独行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书为伴,从未功利地想从它那里获取什么,只是因为捧到它们,心灵便找到了憩息之地。
以书为伴
文章图片
很多迷茫惆怅的时候,仅仅因读到几句富含人生哲理的文字,足以让心中的困惑豁然开朗;偶感枯燥烦闷时,几则诙谐幽默的笑话,顿时让心情愉悦起来;也有灵魂纷乱时,咏诵几段抒情的散文和灵动的诗歌,心绪也会随即渐渐平静下来;孤寂的静夜里,读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把自己融进欢喜悲伤的情节里去,恍惚里,自己成了故事的主角,孤寂也成了一种享受;
书里的良言锦句一次次用智慧和英明教导我,做一个乐观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向上的人。 书于我,是知音,是挚友,是恩师。
以书为伴
文章图片
我固执地认为,任何书籍都是让人肃然,不敢亵渎的。书里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都是来源于作者思想与灵感的碰撞,是心血的汇聚。而读书,是神圣的事情,需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和郑重的态度来对待。曾有一位好友来家里,上卫生间时随手拿起一本我放于桌上的《宋词鉴赏》,数分钟后从卫生间里出来,我心中稍有不悦,但还是笑着打趣:“在厕所里读宋词,可读出别样的意境来?”说:“没看进去,只是习惯上厕所拿本书翻一翻。”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我尊重他人的习惯,我倒是没有上厕所读书的雅兴,只是凭我所想象,在厕所里读书似乎更适合翻一翻报纸,读读新闻和八卦。真正有此嗜好的,读一读随笔,可长可短轻松随意。读小说,又很容易让人随着情节起伏太过沉迷,在空气不畅的厕所里蹲坐太久,反倒是对身心健康不利。而捧着古诗词在厕所里读,就显得迂腐和呆气。试想,当你读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人家在那里把酒赏花,绿肥红瘦,有暗香环绕,而你在此不宜之地读,且不是与诗中的意境大相径庭,如何找得到心中的共鸣?总之是不妥的吧。每每捧得一本书在手,我断然不会像古时文人那样在读书前必“净手焚香”, 但会正襟危坐,不敢马虎待之。


以书为伴
文章图片
读书也讲究天时地利,古人认为“读经易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我自然是达不到这般人书合一的高妙境界,但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在我认为最适宜的好时光里,譬如:在秋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里;在北风呼啸漫长的冬夜里,莫管它屋外是否天寒地冻,我自拥有一室温馨,心无旁骛走进书里的故事;或是夏日的清晨,在窗前鸟儿清脆的啾啾声中;再或者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身处斗室,静坐其间,避开世间的纷繁,细细地品味,让灵魂之舟随着一张张翻过去的书页荡漾起伏……那真是人生最美妙不过的事情。
【以书为伴】

以书为伴
文章图片
走进书里,现实中没有的,书里都有。曾在钱钟书的《围城》里大彻大悟:原来生活就是一座围城,人人都徘徊在围城内外,婚姻也罢,事业也罢,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人永远逃不出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读张爱玲,与她一起看透人生关于爱情的真谛,我常常想:这是怎么优雅而隐忍的女子呢?“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悲凉透过纸张,袭上心头;官场虽与我的经历风马牛不相及,却在王跃文的《国画》里看到了官场形形色色的丑恶和腐败,在那些谈笑间和饕餮之中,我似乎也看见了权力与欲望无声的搏击;感谢于丹把枯燥而遥远的《论语》划过时空带到我面前,原来它远远没有我所想象中的那么高深莫测,我体会到了“孝敬之道”、诚信道之间”、“仁爱之道”的朴素和温暖;品《文化苦旅》,跟随余秋雨的脚步,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的西南边陲。去了敦煌莫高窟、道士塔、天一阁、阳关雪……我看到了历史真相在那里留下的疼痛和伤疤,即使是时光这一味良药,也难以让它愈合,只能与他一道为中华文化的悲怆命运扼腕长叹;爱上桑央嘉措,爱上他的情诗,在他独特的诗歌里捕捉这位痴情僧人离经叛道且扑朔迷离的短暂一生,与他一同感怀,一同悲喜交错,禁不住常常抚卷叹息,也想问一句: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以书为伴
文章图片
就这样心甘情愿被书里种种的情绪所牵引,被种种快乐所覆盖,为精彩感动,为悲伤落泪,甚至有时泪水打湿书页,才发现,仅仅只是在读着别人的故事,却也依稀看到自己的身影。
钟爱透着墨香的文字,喜欢听指沾唾沫翻书页的声音,只有这声音,才会在静谧且美好的时光里与我娓娓道来,让我在惊叹那些精彩的语句穿透心灵的同时拈页展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