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观影人次相比2019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如何带回观众?( 三 )


头部大片极高的“统治力”想要让腰部影片借势的难度也在增加,比如春节档前两名票房总和相加达到了近百亿,《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虽然最终票房落点尚可,但基本上需要借助档外逆袭 。今年的国庆档基本上是由《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两强统领,《五个扑水的少年》虽然口碑尚可,但是在档期内生存空间极其狭小 。
2021年一个相对特殊的地方在于暑期档被“阻断”,所以在档期上也打乱了部分国产片的部署 。不过总体而言,中等偏上体量的国产片均优先选择春节和国庆两大“黄金档期”,而强类型的国产片则分割二线档期,暑期和贺岁两大较长周期的档期反而逐渐被冷落 。
热门影片进驻节假日档期,而过高票价和过长的片长导致对观众观影决策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市场严重的冷热不均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年有5分之一的时间,大盘的单日票房不足4000万 。2021年票房超过2亿的影片共27部,其中六成是大档期上映,这就意味着一旦在黄金档期内失利就会造成体量的受损,而冷档期则因为大盘热度不足导致影片独领大盘的信心不足 。
电影|观影人次相比2019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如何带回观众?
文章图片

这种严重畸形的档期选择,其实对于大盘是不利的 。首先,进口无论是上座率还是票房产出都大大下降导致调节市场的作用基本消退,这还仅仅是内因 。外因则是好莱坞严重倾斜续集电影,对于国内观众的吸引力也减弱,再加上数量的锐减导致观众对引进片的观影动力大大降低 。所以,占据大盘85%的国产片需要支撑起8万块银幕的中国电影市场,本身压力就巨大 。
其次,档期冷热不均过于严重再加上市场的头部化效应明显 。这就导致在供给上会变得更集中,这就“逼迫”着观众将观影变成“节日消费”而非娱乐消费 。
实际上,档期疏通已经刻不容缓 。强类型影片理应重新规划档期,只有“冷档期有热片”的比例增加,观众才会愿意在非热门档期形成持续的观影习惯 。而大档期头部影片带动,中小档期“口碑佳片”引领,大盘的健康度才会提升 。
【电影|观影人次相比2019年下降了三分之一,如何带回观众?】比如2022年的春节档,目前已经进驻了12部影片,但从任何一个维度来看都是严重不合理的容量 。虽然热门档期红利尚在,但热门档期票价势必会迎来新高峰,而整个市场容量也不会再度出现爆发性增长,那么这种红利必然会试探到“天花板” 。
强类型在任何档期环境里都是可以吸引观众的利器,而这两年类型片的质量提升也有目共睹 。与此在热门档期“惊现下注”,不如在档期上“勇敢一步” 。 
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基础盘”的回暖有目共睹 。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带回观众,除了整体上提升质量之外,就现有的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大盘的理性值,也是决定大盘发展势头的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