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挡住你去路的绊脚石

惯性思维——挡住你去路的绊脚石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刚刚读完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书中的一些观点很有意思,也许是我们平时意识不到的。比如,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常常挡住我们的去路,常常把我们的思维桎梏在封闭的空间,这是多么可怕!
书中举了很久以前一个有趣的例子。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到一个笼子里,笼子里设置了一个机关,这个机关就是在笼子高处放了一根香蕉,但只要有猴子碰了这支香蕉,就有满满一桶冰水浇下来,所有的猴子都遭殃。渐渐地,猴子们发现了这个秘密,这五只猴子,谁也不敢碰这支香蕉。过了一段时间,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换出来,换进一只新猴子,新猴子进来以后,想吃香蕉,就要去拿它,结果被其它四只暴打一顿。后来,又换走一只老猴子,新来的猴子又要去拿香蕉,又被其它四只暴打,而其中出手最凶的就是那只上次挨打的猴子。其它猴子是出于自卫,而它是出于报复。再过一段时间后,最初的五只猴子全被换走了,剩下的五只并不知道冰水的存在,只知道一件事——谁要敢碰那串香蕉,谁就要遭到一顿暴打。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第1, 文字、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有了语言,那么无论换多少次猴子,香蕉与冰水的关系就不再是秘密。
第2, 传统,不一定都是我们认为的其原本的面目。
第3, 惯性思维的可怕。
【惯性思维——挡住你去路的绊脚石】正如书中所说,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像顶着一颗榆木脑袋,只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但往往连被要求做的事都做不好。很多时候,这些人不是偷懒,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回避思考的思维模式)。这就造就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根本想不出该干的是什么,所以只求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以保饭碗。可是,他们甚至连该怎么干好那些被交代的任务都想不清楚,因为他们的脑袋从未“用进”、只曾“废退”。早就退化成了实心的榆木疙瘩,没什么用处。
而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
这就是差别。前者往往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碌碌无为”、“一无是处”;后者却在同样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高升”……后者逐渐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占据更大的平台,最终与前者成为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