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曾经跟我讲过一些她小时候的事。
老婆小时候,有一次岳母批评了她,她和岳母大吵,然后一直哭。岳母那人也是暴脾气,就让她 一直哭,结果老婆当时从中午一直哭到半夜,嗓子早就哑了,岳母才在睡觉前来把她哄好。
还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老婆讲她小时候如果打碎碗,不等大人来说,立即就哭。仿佛告诉大人我错了,不是故意的,争取宽大处理。
这两件小事她隐隐得意,以为战胜了家长。但是我现在才在这里面发现了教育的悲哀。
要知道,哭和笑一样,都是人类宣泄情绪的手段,那么,为啥大人不让孩子哭呢?其实大多数人都灭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本能的就那么做了,我总结出3条原因,如果有补充,请发在评论区。
一、哭代表软弱。
在中国的文化中,哭往往代表着弱势,让人联想到软弱。家长总会教育孩子要坚强,要当男子汉。这其实本没有错,但是坚强和男子汉和哭真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二、孩子哭代表大人无能。
这一条应该算是潜意识,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有这种情绪,但是它确实存在。家长常和孩子说的一种话就是,你看邻居家的XXX都没哭,你也别哭了,要不人家该笑话你了。这种语境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我们说这句话的意义是让孩子害怕被嘲笑而停止哭泣,但是心理学中的翻译就是我们怕自己被嘲笑。
三、不让孩子哭可能是遗传。
你没有看错,就是遗传。我们教育孩子时,遗传了父母以前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被如此伤害过,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来伤害我们的孩子。
想一想当你对孩子吼出不许哭三个字时,场景是否似曾相识?是否你在年幼时经历过同样的画面?中招的请在下面点个赞。
男人哭吧不是罪,为啥孩子不能流泪?这句话非常走心吧,看了上面几条原因,你是否更觉得自己不让孩子哭没有道理了呢?
压抑孩子哭泣的方法,在以前很常见,现代的家长多数情况下已经弃之不用了,常用的一般是注意力转移法。比如和孩子说些不相关的事,或用别的诱惑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哭了。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不让孩子哭出来,虽然不是强硬的压制孩子哭泣,但是也打断了孩子对哭泣和情绪本身的认知。虽然当时孩子不哭了,但是他们的情绪并没有得到发泄,而且也无法让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长此以往,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孩子会把哭当成武器,一得不到想要的就哭泣。
那么既然要让孩子哭出来,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吗?肯定不是,所以接下来我们分析下孩子哭泣的原因,以便制定不同的对策。
一、孩子身体受伤了,疼痛让孩子哭泣 这种时候一定要给予安慰,允许孩子用哭泣宣泄疼痛,但是不要试图转移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引导孩子慢慢的认清疼痛的本质。开始几次孩子可能会哭的很惨,但是慢慢的再受轻伤他们可能就不会哭了。如果家长表现的比孩子还紧张,孩子肯定每次都哭的很惨。
二、心理难过,委屈让孩子哭泣 考试没有考好,心理委屈而哭泣;家长或老师误会了我的行为,不被理解而哭泣。这些心理上的情绪引发的哭泣,家长应特别注意,稍处理不好都有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碰到心理问题,主要还是共情,家长允许孩子哭泣发泄情绪,引导孩子说出哭泣的原因,让他们认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经验逐渐积累,孩子们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当孩子想获得某种利益时,他们把哭当武器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我们家长常说孩子故意哭,磨人,就是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用无赖的手段。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可能很崩溃,然后不自觉的采用了发火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停止哭泣。
不过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还是让孩子哭,让他们理解哭不能达成目的,自然而然他们就不哭了。
【让孩子哭出来】当然,这种哭可不是袖手旁观不管了,还是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温柔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如果可以满足孩子的,引导孩子采用正确的方式说出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那就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其实本质上,面对不同孩子哭的类型,家长都应该采用共情的手段。很多家长反馈说不会共情,这里教大家一招,以后每次孩子哭,请先说这三句话,我称为共情前三部曲:
1. 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过。
2. 我很爱你,所以爸爸(妈妈)决定陪你哭一会,直到你心情好点了。
3. 亲爱的宝贝,你为什么难过呀?
让孩子哭出来,其实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当你能灵活运用,期待孩子说的最动听的一句话应该是:
爸爸(妈妈),我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