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地把握人物性格

小说需要人物。富有立体感的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是构成短篇小说艺术美的主要因素。在塑造人物时,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弊病:一是性格描写的纯粹化,一是性格描写的芜杂化。前者将所描写的对象或美化(“神化”),或丑化(作不予类人的描写);“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脂砚斋语)。后者则表现为人为地拼凑“复杂”性格。这在当前也许是小说创作中更值得重视的问题。有一种理论,片面地认为只有展示了人物相互抵捂的性格特点,好坏搀杂,优点与缺点结伴而行,才算是塑造出真实、复杂的性格。结果却常常导致性格的芜杂化、非性格化,产生出新的公式化;有的人物“好起来比谁都好,坏起来比谁都坏”;残忍被添上善良的“佐料”,玩世不恭戴起献身精神的“光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无论是性格描写的纯粹化还是芜杂化,其源盖出于创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不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从错综复杂、生机勃勃的立体状态中去把握人物。这种经由纯粹化或芜杂化处理的人物,实际上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更谈不上有立体感和生动的美感力量。
要塑造出富有立体感的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作家必须立体地思考、把握和描写人物。
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从人物的多样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立体状态中把握和描写人物,是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艺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一定的社会关系在小说中具象化为规定情境。可以说,情境是一张经纬交错、活动的“关系”之网。它既是对现实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再现性的;同时,又倾注了作家的审美理想、思想和激情,具有表现的功能。它围绕人物,却并非是被动地单纯作为一种背景存在,而是直接地、能动地参与人物性格的呈现和发展过程,成为人物行动的契机和动因。人物和情境的矛盾冲突,便放射出耀眼的性格光华。小说的人物塑造,可以侧重于横向性地进行,表现人物的多种特点(人物性格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有机的结合体),比如既描写一个人的刚强,又彩绘出他的勤劳;也可以侧重于纵向性的展示,甚至着力于提示人物性格中的不同的矛盾方面,比如在写出一个人刚强的同时,又写他软弱的一面(在描写人物这种矛盾性格时,必须突出其主导的本质特征,否则会损害性格的明确性);或者二者得兼。但无论采取怎样的途径、方法描写人物,都必须遵循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注意到情境对人物性格的制约。我们也不是一般地反对描写矛盾性格,相反,我们认为真实地描写人物性格中不同的矛盾侧面,这样的人物形象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和美感力量。只要是从立体状态中去把握人物,符合规定情境对具体的人物关系的要求,无论是集中凸现人物的某一主要性格特征,还是着重描写其矛盾性格,人物形象都可以获得真实、生动的立体感和造型美。
短篇小说立体地把握和塑造人物,显然还有自己的特点。首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不多,一般突出一、二个主要人物,人物的关系比较单纯;其次,它也不可能象中、长篇小说那样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性格。它所追求的,主要不是对人物性格的多方面的展现,而是人物形象的立体深度。短篇小说材料容纳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人物塑造的诸特点,既是一种限制,也毋宁说是形成短小精悍的格局,能够在艺术之林里卓然独立、异彩夺目的原因。
有经验的短篇小说作家,常常是有意识地突出和夸张人物性格、精神的某种主要特征。通过富有造型美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既个性鲜明而有具有较大的表现潜能,以“有限”表现“无限”,激发读者的审美丰富性。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认为:艺术美在于表现对象某一“主要特征”,即显示艺术家对该对象的主要观念。他说:“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向同一方面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短篇小说在有意识地突出和夸张人物某种“主要特征”时,表现出单纯丰富的辩证统一,甚至常常是让一种情感、一种情致支撑起人物整个的性格。黑格尔认为: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就“只有一种情感,即她的热烈的爱,渗透到而且支持起她的整个性格。”黑格尔还认为,多方面的性格须借各种不同的情境才能得到揭示;不同的体裁在表现“完整性格”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人物性格、精神的某种“主要特征”,集中暴露在强烈的艺术灯光之下,以至于人物性格的其它成份显得象影子一样,成为可供读者间接把握的、与这些特征相联系的一种潜在内涵。
突出和夸张人物某种性格、精神特征,并非是拒绝让艺术笔触探入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相反,充分地提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使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获得立体深度感的重要途径。
从立体的状态把握和描写人物,捕捉住人物与情境、命运与现实撞击时迸射出来的性格——心灵火花,有利于事半功倍地实现人物塑造的立体感和造型美。
描写人物在命运转折关头的行为、意念,尤能有效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立体地把握人物性格】赵树理说得好,“小说的主要任务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发出,从立体状态中去把握和描写人物,在塑造人物时,才可能登高望远、显幽烛微,文思潮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