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莫要讳疾忌医。

如果说你得了一种病,你去跟你的朋友,家人去说,他们不但不担心你,不陪你去看病,不给你安慰,甚至还会揶揄和嘲讽,“你别找借口了吧。”,“你吓唬谁啊。”,“就你事多,少瞎琢磨。” 这事怎么体会?


这事很常见,这个病就是抑郁症。


翟欣欣的案子还在审理,一些名校毕业的中年人因职场失意而跳楼的案例也都历历在目,实际上,这些只是抑郁症爆发,冰山上的一角。
【抑郁症,莫要讳疾忌医。】

很多时候,我们会天然的觉得,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那些朋友圈里不断打鸡血的创业者,通常是不会抑郁的,但实际上,根据我的观察,现实恰恰相反。


还记得前段时间周鸿祎朋友圈突然感言人生失败的事情么,内情确实不了解,但我不负责拍脑袋猜测一下,老周那个时候绝对是抑郁了。


创业者会抑郁,因为压力,因为责任,因为挫折带来的沮丧。


责任心往往与抑郁症成正比,你越想为所有的人负责,为团队负责,为投资人负责,为合作伙伴负责,为家庭负责,你就不得不背负起沉重的负担,如山一般。如果你的家人又不体谅你,那压力就要加个更字。


身边很多创业者家庭,甚至成功人士家庭,都曾经面临家庭中的压力,离婚的已经不少了,长期分居的,经常夫妻冷战的,有些还涉及跟长辈的纷争,那问题就更加头大。女方通常会感慨悔教夫婿觅封侯,而男方通常会觉得女方无法体谅自己的压力和责任。


在咪蒙这样的女性大号里,故事往往是优秀的男生又能赚钱又顾家,左手事业右手生活,长得帅还浪漫,不符合如上条件的一概渣男,但现实中,很抱歉,想要面面俱到的实在太难了,我偷偷说个真相给妹子们,专一的男生往往不会太浪漫,大多数情况下,浪漫和温存是拿很多姑娘练出来的。算了,扯远了,还会被女性大V批判,我知道朋友谁谁谁就都符合,所以你不符合你是渣男。


回到这个话题,有的人善于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和各种关系,有的人不善于,前者可能还能安抚好各方情绪并度过难关,而后者可能就只会越搞越糟,翟欣欣这样的是比较极端的,但其实出状况而没有被曝光的非常多,很多事情也不都是一方的问题,因为家庭关系处置不当,女方抑郁的其实也不少见。


知乎上经常有这样的讨论,开车到家楼下,停车半小时再回家,很多职场上的风头人物都有这样的经历,平复心情,自我疏解,然后用尽可能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到家庭,把工作中的压力阻断在外。但也难免被心细的家人看出端倪,“你怎么这么心不在焉”,“你有听我说的话么?”,“我让你去查查煤气费/水电费/停车费/物业费/托管费 的事情你怎么又忘了?" 对外气势坚强,对内怀柔温存,人活得非常分裂,坚持的住就是赢家,坚持不住就会爆发。


成功人士,有些人会觉得,有钱不能摆平一切么?真不能。
职场,商业竞争的明争暗斗;政治风向的风吹草动;利益下的人心浮动,太多可说的不可说的。


那些表面光鲜的成功人士背后 旧文也提到,很多身价很高的成功人士,其实可能并没有那么光鲜,在股权质押问题上,在财务上也会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而这时候,他们还要维系自己的形象和身价,努力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泰然自若的样子,那么焦虑和恐慌就只能憋在自己心里。



冯小刚和崔永元的事情,很多人追热点,我这里提一句,大部分解读都没说到点子上。华谊兄弟的几个主要股东股权已经质押的七七八八了,而且按照正常逻辑,最近这跌幅可能已经是接近强平线了,可能政府现在不让强平了,但这种勒着脖子的感受可以体会一下。冯小刚靠明显利益输送的收购条款从华谊兄弟赚到了不少钱,但对赌协议也不是闹着玩的,股价好的时候股东们可以做点手段,股价不好大股东们自顾不暇,这么说吧,要是“手机2”这部电影跪了,基本上华谊兄弟股东们就要团灭了。崔永元的爆料打在了七寸上,冯导不怒才怪。


场面上不服软,骨子里很焦虑,这是很多成功人士彼此撕逼的常态,至于这两年某些来钱不正的大佬就更不用说了,被约谈的约谈,被边控的边控,大佬们嘴上硬,各种不在乎,心里怎么想,我也不敢乱说。最近p2p金融开始狂爆雷,一波波的开始收网抓人了,那么币圈见光死的垃圾项目这么多,某些大佬站台骗了这么多钱,未来会怎样,谁知道。


你说他们不焦虑,不在乎,或许吧,人家可能真不在乎,我只能说为啥我一直不敢碰这个,我要是处于这样的场景,我想想自己肯定恐慌死了,被套牢的韭菜追杀怎么办,被政府抓怎么办,身败名裂怎么办,所以回过头来说,我这种人是不能碰这种事的,钱没赚到自己先崩溃了。


创业者要有大心脏,有时候说难听点,混不吝,什么都不在乎,可能抗压能力就强一些,但还是那句话,如果你责任心很强,想对得起所有人,想承担所有的责任,那可能没多大事,自己就把自己压垮了。而有不少创业者,真就是这么压垮自己的。


那么,成功人士,那么有钱,不会找专业的医生去做心理问诊来调解么?


那我特别强调一点,在中国,就心理问诊,情绪调节这方面的治疗,最大的难点是,很难建立彼此信任关系。越是大佬,知名人物,越不敢轻信外人。


我们很多人对心理医生的认识,可能来自于香港电影《无间道》,梁朝伟卧底的身份非常隐秘,是绝对不能外传的,但他很苦闷,把隐私告诉了心理医生。他必须找人倾诉,又无人倾诉,心理医生是他唯一的寄托。而心理医生的职业准则之一,就是切实维护患者的隐私。


但现实中,人们很难相信自己的隐私不会被传播。


一个看上去十分体面风光风云人物,怎么敢把自己郁闷,苦恼的事情告诉一个心理医生,这基本不可能,万一被传出去还了得,分分钟身败名裂有没有,说白了,我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前程和身家,寄托在你心理医生的职业操守上。但也邪门,有时候宗教,甚至假借宗教名号的伪大师就会趁虚而入,从王林道长到李一大师,很多时候也扮演了给风云人物排忧解难,指点迷津的作用。是否能指点迷津不知道,但至少那些人有了倾诉和交流的对象。


通常,抑郁只能自我疏解,怎么疏解?


第一就是给自己打鸡血,天天发励志信息,然后让自己忙起来,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克服一切问题。(然而并不能)


第二就是自我麻醉,找出无数理由,借口来蒙骗自己,让自己相信那些责任和压力并不存在。


比如说,
典型的1,你们这些韭菜自己非要来送钱,我说有风险你们都不听,不是我骗你们对不对。
典型的2,这些韭菜的钱怎么也会被人骗走,与其那些坏人骗走,还不如我来收,我可是好人啊。


第三是暂时逃避,算了,由他去吧,爱谁谁,爱咋咋地。


当然,有的时候,这种行为仍然会有一些看上去堂皇的理由,去休息一段时间,出去禅修一下,或者说去游学一下,当然我不能说这些行为都是自暴自弃,但有些人压力大了,会选择这种方式暂时逃避,放松后再回归职场和事业。乔帮主当年不也来过这么一段,然后才上演的王者归来。


第四是求助于宗教和玄学。这就数不胜数了。


而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生的,可能真的微乎其微了。


换个立场看,其实这个市场空间是很大的,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个热播的美剧,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叫做成长的烦恼,其中家庭男主人就是一名心理医生,自己开诊所,收入颇丰。当时觉得很新奇,在美国看来心理医生是个非常不错的职业,但在中国,这个行业可能非常尴尬,基本不被认可,而且很难获得信任,但中国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的人,其实我认为是非常庞大的,我觉得这里可能有个关键点是可以去尝试的,就是隐私信息脱敏,如果能通过一些匿名方法,将隐私信息脱敏处理,让医生能够体会患者的困扰和情绪起因,而又不会真的知道具体隐私信息,这可能是一个值得去尝试的方向。


我不是心理医生,也没有特别好的建议,但有时候我也觉得挺无奈,甚至挺尴尬,你发现身边的人可能存在抑郁症的情况,你其实也无能为力,只能说些稍作宽解的话,但可能也没什么卵用。


抑郁是种病,不要一个人抗。
如果发现你的亲人,家人可能存在抑郁风险,要多宽解,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要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我测试过基因,基因报告显示,我的抑郁症发病概率超出正常值的6倍。前几天我的合伙人告诉我,他的基因报告出来了,他的抑郁症发病概率超出正常值的21倍,认真的说,我迫切觉得我们应该需要换个CEO了。



我们易灵微课小程序上了。新开了一门前端课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偷偷说一句,很多产品经理都会一点前端技能,设计不求人,小修改自己来,很多企业也喜欢用这样的产品经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