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冰雪之约|盘点冬奥会上的“硬核科技”:餐饮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床……( 三 )


与传统体温检测方式相比,“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具有多项技术优势 。首先,该款体温计测温精度更高,美国同类体温贴的检测精度为0.1-0.2℃,而它的检测精度则达到了0.05℃ 。其次,功耗更低,“腋下创口贴”体温计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10天以上 。
如今,作为“腋下创口贴”升级版设备的多体征感知设备,已配发首都体育馆场馆群 。与大数据预警平台相结合,可实现体温、心率、呼吸率、血氧、运动、血压、睡眠7项监测和预警 。佩戴该设备的工作人员任何一项指标异常,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
气溶胶检测系统“上岗”气溶胶直径小于100微米,传播距离达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
为了监测空气中的气溶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开展紧急攻关,联合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灵敏度可达常规方法的10倍 。
气溶胶采集器外形小巧轻便,适合在热身室、裁判室等狭小密闭空间使用,30分钟内可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并收集到采样管中 。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李保戴上手套,将采集管固定在采集器上,演示了这一过程 。生物气溶胶采样器中间是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空腔,进风口吸入的空气会在其中形成气体“旋涡” 。仪器启动后以每分钟超过400升的流量,将空气气旋引导至采集管中,空气中的气溶胶等颗粒物会被甩进采集管中 。
采集管中装有4毫升病毒灭活液,一旦气溶胶内含有病毒将被灭活,以保证采样及后续检测人员的安全 。
目前北京冬奥会的多个场馆已布置了此类气溶胶采集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
智能睡眠舱里的“小世界”北京冬奥会期间,为了方便工作有时差的媒体采访人员休息,主媒体中心地下二层配备了20个高科技的休息舱 。睡眠休息舱内安装有床、办公桌等用品,满足采访人员休息、办公等多种需求 。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媒体采访人员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舱内配备齐全的设施,则会让前来休息的人完全不用担心防疫安全或给设备充电等各种问题 。
先扫码,再选择时长,等“舱门”打开之后,一个有独立床铺和桌板的私人空间就展现在眼前了 。体验过的人都反馈,睡眠舱的床材质柔软,有助于放松身体,而它本身还具备震动按摩的功能,能够让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 。考虑到很多人来到这里会选择小睡一会儿,屋内的灯光也可以进行调整,灯光由明到暗的变化也有助于大家尽快入眠 。为了不耽误工作,体验者还可以设置闹钟,在时间到了之后,平铺的床铺会缓缓升起,起到一个“叫醒”服务的作用 。
此外,为了保证防疫安全,睡眠休息舱内还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并在上方进行了镂空设计,以保证空气流通 。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20个睡眠休息舱是完全免费提供给媒体使用的,这些休息舱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会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基本上一个月只会消耗一度电左右 。这也体现了本届冬奥会科技办奥和节能环保的理念 。
冬奥会转播全面“上云”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带来超过6000小时精彩内容 。这将是1964年奥运会开始卫星电视转播以来,又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 。奥运转播将不再仅仅依赖卫星传输,还将通过中国科技企业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 。比赛直播将用上全球首台5G+8K转播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