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状,从理解自己开始

我热衷于问他人对我的评价, 把它看成了审视自己的一种方式。


在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行事非常有想法的人,不愿意被他人左右,有时还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出一大堆可支持的依据,以确保可以让别人接受我的观点。可我也害怕,害怕自己在思想上的乖戾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捧杀。所以我热衷于向他人询问,你觉得我怎么样?一般接受的信息就是先发好人卡,然后说出对我的不满。听到他人对我的不满,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愤怒,在心里质问朋友为什么不懂我这么做的原因?紧接着就是失落,原来我在别人心里是这样的形象。

莫名其妙的是从这样的问答中,我并没有抓住需要改正什么问题的重点,而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陷入了一个自我怀疑的怪圈。这时,我就开始对生活“消极怠工”。然后开始“混吃等死”,甚至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陷入消极,会这么轻易被情绪缠绕?不断的谴责自己,为什么做不好,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不能?但又好像是我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让自己“轻车熟路”的掉进去,像是心理上的一种倾向性的受虐行为,觉得自己太张狂就要通过这种方式打击一下自己。可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其实我并不理解自己的这个行为,直到我看到了《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让挣扎在看清这件事的我忽然睁开了眼睛,一切都清晰了。这可能是她或者她们对我的一种忽视而让我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从小妈妈以我乖巧、讨人喜欢为荣,在他人眼里也一直都是乖乖女的形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嘴甜、乖巧、惹人喜欢妈妈就会开心,就会更关注我更爱我。反过来,如果我成绩不好、被老师叫家长,她会毫不顾忌的当着他人的面斥责我,她对我说过不少重话。虽然这并不影响我爱她,但却是让我对人、事失去了判断。尤其是对自己。我不知道我的存在对于她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她是爱我的我知道,但她又不断的跟我表露着我给她带来了多少的痛苦。于是我不理解自己是怎样的存在。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改变现状,从理解自己开始】在我和妈妈的关系中,我不能分辨自己是因为满足了妈妈的情感需求成为了她喜欢的孩子,还是她喜欢的就是我本身。很不幸这个事情的背后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在每一段关系中,不论友情爱情师生,我都习惯性的讨好别人。我害怕别人会不喜欢我而失去对我的关注,同时又在双方出现误会时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并且严重斥责自己。尽管在长大后我意识到“问题的出现是双方的问题”,也无法自拔在自我谴责的世界中。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在婴孩时期就开始了不是吗?它是可以被理解的事情不是吗?但我被母亲告知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是不会有人喜欢我的。我又一次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被理解的。渐渐的,我对自己的定义就是“一个奇怪的人”。

但这本书却让我开始理解自己,理解妈妈。它向我阐述,我们所有人都有对父母失望的地方。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谁的童年是完美的。我们也清楚大部分父母是竭尽全力地为子女着想的。通过本书,你会看到很多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父母还是会在根本问题上让孩子经受到情感忽视,而这些父母也都是挺好的人、挺不错的父母,只是他们年幼时也经历过情感忽视。(此段为摘抄)

我很爱我的妈妈,即使我在书中理解到原来我对自己怪异行为的产生和不理解是源于她对我的忽视。但这也丝毫不能减退我对她的爱意。甚至我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被忽略”,一个看似什么都没有做的行为,能给一个人的一生带来多大的影响,同时也告诉我自我关怀的方法和处理情绪的重要性,让我体会到了重视情绪带来的满足。

真诚的向与我有同样问题的朋友推荐这本书,改变现状,从理解自己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