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受徐悲鸿影响,喜欢画马,模仿其用笔用墨画了很多,同时也画了不少马的写生。于初中,美专时只知道一味的画马,执着的象缺心眼儿似的。通过大量的画最后熟练到各种姿势提笔就来,已不再思索。熟练到油滑的程度艺术就死了,因为心已参与不进去了,全凭惯性去画,没有感觉的注入,何谈表现精神,画多少也只不过是对以前的重复,也只是量的增多,而不会有质的进步。有一天我意识到此便不再画马了。
而画的这些东西唯一的用处便是成了我妈做饭的引柴。一年冬天我实在嫌她用的太慢,觉得这些东西的存在令我不舒服,便把剩下的几袋子的作品通通填进灶坑当柴禾烧了,那晚炕热的睡不着,这些东西去了该去的地方我心安了。现在想想那段证明自己存在的印迹就这样被抹去,也略有遗憾。在以后的十多年里没有画马。
近两年有偶尔画之,渐渐找回对马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或在影像中看到马的形象,对其俊朗劲健的造型还是禁不住啧啧赞叹。今日重来画马,头脑里已没有权威的影子,也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把以前看到过感受到农村种地的马(现在农村种地机械化,基本看不到马)用简单的方法描绘下来而已。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重来画马】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