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职场篇3

论语职场篇3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an)也。”
孔子比较委屈的一句话,就是我侍奉我的君王,按照礼数来做,一切东西都完全沿习,这个礼的要求来做,人以为谄也,别人都以为我是谄媚,其实孔子内心对于君王,不是谄媚的态度,是尊敬的态度,就是他认为我作为一个臣子,我应该做到这样,所以到第十章的时候《乡党》那一章,全是讲孔子待人接物的,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见到君王的时候怎么下跪啊,往后退的时候要一直退到好远,等等这些动作,在其他人看来可能真的觉得过分不过分,你不能把领导当普通人看待吗?但是孔子认为说不行,这事君臣之礼,比方说见到校长,有的孩子见到校长想躲,有的孩子见了校长,鞠躬说校长好,其实只要我们自己事君尽礼,内心有本分,就够了别人是不是以为你谄媚不重要,那件事情无所谓,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儒家在后来被大量的人指责被这个社会逐渐的抛弃,在战国时期,儒家的声音已经变得很小,孟子说如果我不骂人,如果我不跟这些人决战,儒家就没有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儒家的这个事君尽礼,实在是太复杂了,礼仪的那个过程太多,花费太大,所以导致大家不喜欢它,这也是有原因的,所以孔子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段话是争论很多的话,李零先生的解释比较好,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因不失其亲都是条件句,什么叫条件句呢?就是你说一个人讲信用好不好,讲信用很好,是吗?真的吗?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尾生的人,尾生跟别人约了在桥底下见面,他在桥底下站着,结果那个人没来,那时候也没有电话,他就在那里站着,结果河水涨潮了,涨潮了他不走,他还在那里等,最后就抱着那个河底的柱子淹死了,死在那里儿了,有信用吗?很有信用,好吗?不好。孔夫子逃难的时候,在宋国遇到了一群强盗,那群强盗要杀孔子,然后孔子说,我是孔子,我带着学生,我周游列国,请放一条生路,那强盗一想,强盗说,既然你这么有名,那行,我放你走,但是你不许跟别人说我们在这儿,你发誓,孔子说可以,我发誓不说,然后刚走没多远,遇到宋国的兵,孔子说那边有强盗,然后就给人强盗抓了,后来孔子的学生就跟孔子讲,老师,咱这样不地道吧?咱答应人家不说的,你怎么转头就跟人说了呢?孔子说你跟强盗不用讲这个呀,你跟强盗讲信用那不是傻子吗?所以你知道孟子说过一句,特别重要的话,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这是小人的行径,这是小人当中比较好的那种人的行径,但是惟义所在,就是你做这个事儿符不符合大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信近于义,意思事一个人讲信用,这个事是好的,但是你得接近于义。信、恭、因这三者都是普通人的行为,就是普通人我们经常会觉得,我讲信用,我对你恭敬,然后这是我们家亲戚,这都是普通人的状态和境界,但是义、礼、宗这些东西呢是儒家的修炼的方法,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就是信近于义,一个人讲信用,不能傻傻的讲信用,你得接近于义,你要义来规范你得信用,言可复也,你说到才能做到,一个人不要乱讲信用,一个人不要无原则的讲信用,你的信用一定是跟义有关的,符合于义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你说出来的话才能够实现。恭近于礼你们有没有见过那种特别恭敬的人,恭敬到已经失礼的状态,失礼了。比方说我们见到两个人在聊天,其中一个人满脸的关怀的笑容,可能是遇到一个领导,满脸堆笑的逢迎谄媚的献殷勤的聊天,你说他恭敬不恭敬呢?恭敬,这种朴素的民间的恭敬,有时候不小心变成谄媚,不小心变成丧失原则,不小心变成老好人,像郭冬临演过的一个小品,《有事儿您说话》遇到任何问题,惹你骄傲买火车票,人家搬家,人家买东西,有事儿您说话~这就时恭不近于礼,就是你是一个小职员,你为什么非得帮所有人买火车票,这不是你分内之事啊,但是他想要表现得恭,然后导致耻辱,导致大家反倒瞧不起他,导致他自己负担很重,导致他家里人天天骂他,所以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要有尺度,恭敬,我们要知道那个礼法是什么,两国元首见面,他是有一个国际通则的,你根据国际通则来,你不能把那个通则扔在一边,你说我特别想表现友好,我就这样来,耻辱了,那变糟糕了,所以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告诉我们尺度的问题,告诉我们得学,所以你看这依然在第一章,依然在学习的这一章,你怎么能够知道义、礼呢?你不学你怎么知道呢?所以你总觉得你是在为对方好,你总觉得你要讲信用,总觉得你特别恭敬,带来了很多的耻辱和麻烦,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个因李零先生解释是姻亲的那个姻,就是姥姥家舅舅家叫姻,这个姻亲为什么是条件句呢?姻亲如果不失其亲的话,就是这中间的这种亲密关系,如果能够频繁地走动,关系很亲切,亦可宗也,咱们中国人讲,认祖归宗,什么叫宗呢,就是这也能够算是你们家的门庭,这也能算是你的宗族,因为过去宗族很重要,有个宗族大有的宗族小,有的宗族发展发展就没有了,所以有的人,自己的这一宗比较弱,这时候你发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在过去也是礼法的一部分。总结:所以这三天是并列的,这个就是有若告诉你说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干就怎样干的,你应该要掌握那个尺度怎么来的呢?通过学习来的,所以因不失其亲,就是社会的认可,人际关系,我们和我们的这些,我们和我们稍微远一点的亲戚朋友,能不能大乘一个很好的关系,如果有的话,那你可以宗也。这个缺失有点绕,距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但是我们如果理解到尺度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远,有时你把握不好这个尺度,比方说恭近于礼这件事,在很多地方,我们不能够随便邀请,别人家的孩子在你们家住,因为你把别人家孩子请到你们家来住,这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有很多家长,完全不管这个,来~来家里住没关系,就这样,人家父母在那儿不让孩子吃东西,你在说快吃糖什么的,人家说,我们家不能吃这个,说没关系,就是我们把那个礼跑在一边,我们看起来是热心人,这就是没有做到恭近于礼,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shuò):频繁、屡次、多次的意思,孔子的学生,说的一些往往都会有些奇怪的地方,子游说,事君数,你总是跟领导待在一块儿,老跟君王或者领导者待在一起,招致侮辱,朋友数你跟你的朋友天天混在一起,一天到晚地待在一块儿,分不清你我,大家整天一个锅里边吃饭,一个炕头睡觉,整天混在一起玩儿,者就是疏远的开始,慢慢就开始疏远了,有一定的道理,他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边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有效的距离,虽然你看不见,但他是一个空间,如果你跟谁都离得特别近的话,双方就可能会不舒服,那领导身边的红人,能红多久是一个问题,就假如领导身边的这个红人,比如说张延玉跟雍正的这种关系,他保持着一个仁臣和君王之间足够的距离,你不找我,我不找你,有公事我找你,有私事绝不麻烦你,那这时候他们俩的关系可以保持得很久,所以,恰如其分得自尊,事非常重要的,你得有独立完整得自尊体系,保持着人和人之间,一个合适的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lǐ],小人之交甘甜的不得了,天天混在一起都嫌时间不够,酒它越放得时间长了它会坏,那种甜酒,慢慢的就坏了,发酵坏掉了,但是淡如水,一汪清水,永远都保持着一种美好的一种状态,朋友数,斯疏矣,就是你老是跟朋友待在一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也要给朋友一些自己的空间,也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还有给朋友提意见,可以提,但是提完你发现朋友并不听,怎么办呢?不可则止,你要懂得不可则止,因为那是他的事,那是他需要自己去琢磨的,自己去决定的事儿,你不能因为是朋友,你就越俎代庖的就替他做这样的事情,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有一种状态特别好,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什么是不太熟的朋友,一看就能看的出来,不太熟的朋友没话也要找话说,真正熟的朋友坐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两个人坐了一下午没话说,你看你的书,我看我的书,挺好,挺高兴,不需要没话找话,但是当你们之间感情出现了裂痕的时候,你反倒需要刻意地维护,那个亲热的关系和感情,我们不必把这些东西都当作金科玉律,说只要是论语说的东西,我们就一定照着做,不一定,事宜时宜现在的时间已经变的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能够让我们能有一些启发,它可能让我们觉得有些地方,我以前怎么没这样想过,这就是经典存续到今天的一个意义,希望论语跟当代生活有一个连接,能够跟我们的工作,创业,家庭,朋友之间相处都能够带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启发,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有一天来问孔子说怎么样侍奉君主,怎么样跟国君相处,孔子说勿欺也,不要跟它耍花招,不要想要欺瞒他,而犯之,你可以有话直说,有个词叫犯言直谏,就是去说一些他不爱听的话,这事儿没什么关系,这个确实让人很意外,因为子路本身就是一个很直的人,孔子在别的地方老担心子路会犯错,老担心子路得罪人,所以老劝他,你要切切偲偲怡怡,这样的建议,但是对于子路问事君这件事,孔子竟然跟他讲的是,勿欺也,而犯之,你有话就直说,为什么呢?因为政治这件事情,真的是没有水平你是做不了的,比如说,你在朝堂之上,你也可以讲一些委婉的话,但是讲委婉的话是需要智商的,讲委婉的话是需要能力的,所以像子路这样的一个直的人,他如果在庙堂上,希望能够委婉一点处理问题,很有可能他会误入旁门左道,搞不好更容易得罪君王,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事的人,像东方朔,汉朝的时候汉武帝的一个宠臣,滑稽家东方朔,东方朔特别擅长干这个事,有一次汉武帝的乳母,小时候给他喂奶的奶妈,儿子犯了事,要被杀,结果这个乳母就上来求汉武帝,来之前问过东方朔说怎么办?汉武帝肯定不会给你面子,因为这事法律解决不了,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这样,我让你走的时候你就走,然后你边走边回头,你就老回头看,就行了,别的事儿你不用管,然后到了第二天,这个乳母见了汉武帝说这事儿帮忙办一下,救命,汉武帝说不行,法外不能开恩,你出去吧,然后东方朔说你走,出去,然后这个乳母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然后东方朔在旁边就讲,你还回头看什么皇帝早就不吃你的奶了,你还有什么好看的,骂了一通,然后汉武帝说,算了算了,饶他一命吧,所以东方朔这种人会用曲折的方法,他会有很多心机,他会有很多招数,因为他的智商够,但是你教子路,你说你别跟皇帝直说,你有事你绕着点,你就把子路就绕进去了,所以干脆,对于子路这样的人,孔子给的建议就是,勿欺也,而犯之,你就直来直去就好了,但是犯,未必一定要冒犯,就是你直说,直说就行了。
【论语职场篇3】宪问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你为你的国君必须愿意出力,同时愿意给他谋划,或者教诲。这句话有两种理解方式,主要是看对这句话说的对象是谁,直意是,孔子说爱他,你爱一个人,你能勿劳乎?你能不让他去努力工作吗?就是你爱你的孩子,你要让你的孩子好好工作,你得让你得孩子勤奋,以勤劳相劝勉,如果爱而勿劳,就是我爱一个人,我不希望他劳动,这个古人叫做禽犊之爱,就是你跟动物教育孩子是一样的,就是你希望他尽量地少劳动,不要动脑子,忠焉能勿诲乎?如果你真的忠于一个人,你能够不去劝他吗?你用善言来教诲他,来不断地去劝勉他,就好像你侍奉君主,然后你忠诚于他,你得能够直言犯谏,你能够说出自己的建议,古人讲叫忠而无诲你忠诚于你的领导,你能够不去劝诫他吗?你能够不去教诲他吗?所以这个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理解呢?看你说话的对象是谁?能勿劳乎,你既可以理解为让他劳也可以理解为为他劳,所以假如你把这个说话的对象,想想成你的领导、国君,是这样理解的,爱你的国君,你能不为他去努力吗?
然后你忠于你的国军你能不为他谋划吗?为什么会把这个诲改成谋划呢?李零先生考证,战国时期的文字,这个谋,就是我们说与人谋而不忠乎的这个字,写出来的就是非常像,所以很有可能慢慢地变成了今天这个诲字。这个叫作爱之能勿劳乎,终焉能勿诲乎。假如你把他想象成你的子弟,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爱他你能够不让他去劳动吗?你忠于他,你难道不应该教诲他吗?所以这两种解释都应该解释的通。


《子路》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句话是人力资源的宝典,就是你怎么做一个好领导,而且同样你作为一个下属,你怎么分辨你的领导好还是不好,这句话非常有用,你跟一个君子一块做事一块合作容易,但是难于什么呢?难于取悦他,你没法让他高兴,你没法随便让他开心,为什么呢?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假如你让他开心的这个事不合乎道,他是不会高兴的,那什么叫作说(悦)之不以道呢?你比如说你去替你的领导搬家,这是不是让他开心呢?可以,你可以来帮我,但我不因为这个,就放松对你工作上的要求,你给领导送个手机,领导高兴吗?挺高兴,好事,但是说之不以道,不说也,这种事对我来讲不重要,别给我送东西,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想要让领导开心,替他打个饭,替他加个菜,替领导考虑的很周到,这种人我们见得特别多,有的领导真的就会被收买,大量的领导会说对我多好,多么忠心耿耿,我们前面讲过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像水润物那样,缓慢渗渍的谗言;像刀切肤那样,疼痛难耐的诽谤,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说之不以道不说也,你跟我讲交情,讲过去的苦劳,我记得,但问题是事情还得按照事情得规矩办,我不能因为这件事改变事情的规矩,这就是君子之道,及其使人也,器之,那为什么这种人反倒好合作呢?他不会那么轻易地高兴,但他为什么好合作呢?因为当他用你的时候,器之,就是你能做什么,就是你能做什么我就让你做什么,我会把你放在一个合适你的岗位上,人用其长,但是一个小人,难事而易说,你跟一个小人共事极难,但是很容易让他高兴,你给他送点礼,说点好听的话,把他捧在上面,然后照顾很多生活细节,他就觉得你不错,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老板高兴你就开心,很多人跟老板唱卡拉ok的时候,高兴的要命,觉得我们都是哥们,开心得要命,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及其使人也,求备焉,糟了,一遇到问题背的永远都是你,因为这个领导求全责备,他不是按照你的特长,放在你该放的一个位置,你做好你的事就行了,他是求全责备的,就是虽然咱俩关系不错,但是现在出事了,大领导怪罪下来,好了,你那个事为什么没办好,你虽然这个事办好了,但是那个事没办好,一旦一个人对属下求全责备,这属下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要挑毛病这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一件事,太简单了,所以你可以挑出无数的毛病,导致这些人手足无措,甚至最后没法在这干下去,这就是我们说做人力资源你要去教育你的这些管理者,然后你要去识别这些管理者,你得看到他是不是容易被小恩小惠,被那些日常得细节所打动,而他用人的时候又容易求全责备,这种人及其难合作。总结:君子是由原则的,所以他是一颗公心在做事,而小人为什么那么容易高兴,凭感情,小人做事凭情绪,凭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全是私心,这是公心跟私心的区别,求全责备其实就是不断的帅锅,我批评你,我就没责任了,甩锅甩的多了,没有人愿意跟你一块干,所以平常再哥们义气,再一块酒肉觥筹(gōng chóu)交错,都没有用,因为他小人就是小人,他到最后推卸责任的时候毫不手软,但是君子愿意承担责任,君子说你做好你的事情,别的事你不用操心,所以不用非得取悦他,我们君子之交就够了。但是这里面说君子也不是不可以说(悦),要悦之以道,什么叫说(悦)之以道,你把事儿做好了,他发自内心的高兴,你得到了成长,他发自内心的高兴,你从公家的出发点考虑问题,他发自内心的高兴,所以君子亦有乐,不是不能够高兴,而是要以道说(悦)之才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