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颠覆你的沟通认知!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颠覆你的沟通认知!
文章图片
正文共: 1517 字 3 图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非暴力沟通》作马歇尔.卢森堡

不读这本书,我不会知道自己有多暴力!在此得感激身边那些还未离我远去的朋友,对我的包容!写下这则读书感悟,也是对自己沟通的反思。

“人一生的财富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来自于史丹福研究中心常年的研究。由此可见人脉的重要性,你人脉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你这一生的收入。那么要建立优质的人脉网,必然不能少得了一种优质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足以颠覆你传统的沟通认知,适用于各种人际关系,小到情侣吵架,大到国籍纠纷。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四要素的运用:1.观察, 2.感受,3.需求,4.请求,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在沟通中却不容易实现,你需要不带评论的说出事实(当我看/听/想到的……),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我感到……快乐/伤心/愤怒),在表达你的需求或价值(因为我看重/需要……),最后再清楚地说出请求(你是否愿意……)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然而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难以区分观察与评论,观察是进行客观的描述一件事情,而评论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必须区分开来。
举个例子:1“小王这周总是迟到。”(评论)
2“小王这周迟到了三次。”(观察)
1句 “总是”这个词语就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 2句的“三次”则是对小王这周情况的一种准确描述。


国人讲话大多都比较隐晦,让人难以琢磨,然对方不一定真的明白我们的感受和需求,简单直白其实更有助于表达需求(选用一些情感类的词语,如:幸福,快乐,伤心......)
同时在沟通中道德评价、比较、强人所难、易造成隔阂。这也是造成亲密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因。
例如:“你太自私了!”(道德评价)
“别人家的孩子都拿奖学金了。”(比较)
“你要是不去,就别想吃饭了。”(强人所难)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内心所需,然而我们经常用“不得不” ,让自己做事情总是很被动,难以打起精神来。
例如:不得不上学。
不得不看书。
不得不绘画。
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将 “不得不” 替换成“我选择” 这样你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一下子就化被动为主动。
例如:我选择上学。
我选择看书。
我选择绘画。
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在主动的选择的后面在加上我们的内在需求,让我们的的选择更加有目的性。
例如:我选择上学是因为我想要拿到学位证。
我选择看书是因为我想要探索新视界。
我选择绘画是因为我想要画出眼中美。


这样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提高了我们主动性的同时也明确了目标,也能更能看清楚我们真正的需求。当我们每天漫无目的刷着微博和朋友圈的时候或许你可以尝试写下这么两句话。


我选择···是因为我想···

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然而事实上倾听一个处于痛苦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你只需要静静的站在那里(别用转折性的词语,如 但是,虽然…),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很有可能感觉不舒服。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颠覆你的沟通认知!
文章图片
最后以《非暴力沟通》里的这首神奇的诗来结束这份读书感悟!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 他是个懒惰的人
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
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
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我愚蠢前
想一想 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搭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
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 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
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
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 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
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颠覆你的沟通认知!】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微信公众号:樊小柯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