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亿欧网(ID:i-yiou),作者丨林怡龄 肖伞伞,编辑丨刘聪,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如果从股市表现来形容2021年的创新药行业,跌宕起伏或许是最恰当不过的词 。
上半年,受益于疫情带来的资本红利,热钱涌入暂时推缓了高涨的创新药估值回调 。创新药企业还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下,但一场暴风雨,已经在逼近;下半年,局势急转直下,创新药行业经历了首次板块性大跌 。受流动性变化、海外审批政策担忧以及内卷带来的盈利预期减弱,创新药板块大喜大悲,甚至有报告形容滑向了绝望之谷 。
生物医药公司更能体会到这彻骨的寒冷 。PD-1从明星靶点到创新药中的悲剧英雄,只用了近五年光景 。其临床试验数量将近100项,竞争几乎惨烈 。研发内卷,IPO的闸门亦越收越紧,18家生物医药公司被挡在科创板的大门之外 。
而成功上市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上市首日即破发,股价一路下跌 。二级市场骤然变冷,生物医药公司也迎来短暂的失意时光 。目前医药行业各子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下,绝大部分已接近底部 。
但无论多么疯狂还是悲凉,走进低谷的创新药产业已经在孕育新的爆发 。过去一年,一系列改革和技术涌入带来的变化,已经有了明显起色 。60款新药上市,国产新药占比达到43%、出海潮、AI新技术带来颠覆传统制药的可能……在此期间,创新药的市场格局亦开始纵横捭阖,悄然分化 。
“创新元年”、“第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乐观的投资人看好这些“动荡变化” 。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 。经历大起大落的中国创新药,已经行至分流之时 。估值回调,行业开始追求极致创新,绝境中的创新药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
当创新药第一阶段宣告落幕,新的时代开启,如何去审视和应对明年,成为了各家企业和资方亟需思考的问题 。
内卷创新药的“梦醒时分”2021年,中国创新药的种种变化,无不与7月份的一份文件密切相关 。
7月2日,名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业内空前讨论 。打击me-worse成为行业共识,“me-too”药物是否受牵连争议颇多,但白纸黑字可确定的是,CDE鼓励企业要给患者带来临床价值创新的方式 。
这份重磅文件,给从2015年发展起来的中国创新药画下了一个“分号” 。由此,市场的审美也出现了转折 。
祥峰投资合伙人袁建伟指出,2015年到2019年之间,行业里的很多创新并不具备真正的原创性,只是快速拿来的成果 。在这四五年时间里,“低垂的果实”(low-hanging fruit)唾手可得,一大批创新药企业也相继成立到发展壮大 。
当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源、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行业内卷似乎避无可避 。“本土的仿制药企业面临转型,Biotech面临成长,大家都在做新药,可每年的新靶点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内卷问题 。”在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一席话道出了创新药的内卷困境 。
颇为戏剧的是,在2021年国家医保创新药谈判最为激烈的PD-1谈判之日,CDE发布了《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 。数据显示,登记临床试验的药物品种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 PD-1、CYP51A1、VEGFR、PD-L1 等,且品种数量分别多达 75项、53项、50项、43 项 。其中7个靶点药物品种的适应证超90%占比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