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完文章最好先给自己点个赞

好内容,要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阅读量,就没有影响力,也没有变现能力。
很多时候,有些内容文章传播得极好,论及原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为了从一些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于是继续学习与思考疯传的六原则。
前面分析过了三个原则,分别是“社交货币”、“诱因”、“情绪”。
顺便感叹下,自己一段一段写过心得的,果然记得牢靠多了。
本文我们看下第四个因素“公开性”。
在刘润五商课程疯传6原则这块,也许是时间关系,对公开性是泛泛的提了一下。

人们都喜欢模仿,想让你的文章或者活动疯传,就需要让更多人看到。
举的例子是Nike的腕带,6个月就卖出去500万只,对于实际产品,这种产品级公开性方面的运作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文章呢?有些不解。于是带着问题去原书中寻找。
书中提到了“公开性”背后的一个原理。
模仿心理学
为了解决不确定的事情,往往会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效仿。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同”。
在现实中,我们会去门口排队人特别多的餐厅,会去购买月售数量很高的商品,会去参加最热门的活动,原来这背后,都是因为模仿心理学。
喜茶的排队效应,即是如此。
记得多年前在凤凰古城,看到几位街头歌手,唱歌之前在身前放一些钱,说得好听是自我鼓励,其实也是模仿效应的勾子。只是不知道二维码支付成主流的时代,现在该拿什么来做勾子了,哈哈。
而在内容领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先看平台角度。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阅读量,对于一篇阅读量一两千,和一篇10W+,很明显我们的感受是会不一样的,转发动力也相差很大。许多文章后小编请用户点“在看”,也是一样的在提高公开性。同样的,评论量也有这样的效果,看着一些大号文章下满满的评论,也是能促进转发的。
而在平台上,点赞数、打赏额、评论数、收益值,这些都是公开性的一种数据体现。
因此,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这些能够让用户留下关键的、具有公开性的行动痕迹的记录,极为重要。
那如果要在自己内容文案上提高公开性,以引起更多的转发,有些什么行动呢。我做了些思考。
内容里面一般是不好体现公开性的,譬如已经被多少人转发、点赞、打赏,或是本篇是10W+,写的时候怎么知道。
真要体现,也是发过之后的二次编辑,加入进去。
还有就是很多人会在一篇效果很好的文章后再写一篇,提到前文的数据如何如何的。这种在也还是不少的,譬如某篇文章收益超多少,或者上排行榜的惊喜,又或者被持钻大户点赞云云。
【为什么,发完文章最好先给自己点个赞】另外一个方面,在和头条之类平台,文章发出之后,先给自己点个赞,来个评论。或者邀请亲朋好友来点赞评论收藏转发,以此作为勾子,这都是提高公开性的一种方式,也都是有意义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