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雪说三国之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之创作

随易中天“品三国”的开讲,“三国”热遍华夏。一时间,大江南北,“易迷”遍地。在如今西方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本土文化却显示出特有的魅力,真是可喜可贺。但喜过之后,细心品一品,便觉得味儿不对。“三国”热,热的是《三国志》,还是热的《三国演义》?热的是历史还是文学?
历史与文学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易中天将历史文学串起来讲,借历史材料来揭示《三国演义》的真相,也许使人了解了一点历史,但却可能糟蹋了文学。
要真正读懂《三国演义》,必须回归文学文本。《三国演义》的真相就在文学文本内部,而不在文本之外。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揭示真相,而在于给人以启示。历史与文学不容错位。
一、用符合历史真实的艺术再创造,情节上进行一定的艺术虚构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其主要情节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物性格基本符合历史人物的面貌,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结局大体符合史实。(“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采用符合历史真实的艺术再创造,允许一定的虚构。
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作者采用了张冠李戴、移花接木,铺叙穿插、本末倒置等办法在艺术上进行加工,采用了大量民间传说,这些虚构部分使人不易觉察出是虚构的,完全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琴雪说三国之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之创作】1、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怒鞭督邮”本是刘备,移为张飞,以突出张飞鲁莽的性格;斩华雄本是孙坚,改为关羽,以衬其神武。
2、妙手生发,善于铺叙:
根据《吕布传》 “布与卓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几句话,生发出王允“巧使连环计”,虚构出貂蝉故事。
根据《诸葛亮传》 “于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样简单的叙述,铺叙成“三顾草庐”这脍炙人口的故事。
于史无征,采用民间故事:
桃园三结义、华容道放曹操等没有历史依据,主要采用《三国志平话》,加以加工改编,使之描写符合情理,不觉其伪。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
鲁肃与关羽都是“单刀赴会”、鲁肃义正辞严,逼使关羽“无以答”,变为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在关羽的神威面前,惊慌失措。
《三国演义》叙述百年的历史,出场人物多至数千人,历史事件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所以安排全书的结构是一件难事。
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
 二 塑造的人物有着鲜明的特色与手法
1、抓住特征,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
如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关羽“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张飞“豹头环眼,燕额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作者在故事情节的演进中塑造人物形象,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三绝”)
2、抓住人物活动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绘人物的思想性格。
如许攸到曹营,曹操“跣足出迎”“先拜于地”好似仁爱而谦恭;但当许攸问他军粮情况时,却一再隐瞒,不肯以实相告,则又昭示出它奸猾狡诈的一面。
每个人物有每个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言为心声,很有力的描绘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袁绍: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为本。
李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袁绍: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
刘备: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
曹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当然,艺术往往是有缺憾的艺术在塑造人物方面,一个缺点也是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人物性格比较单一而缺少变化。不如《水浒传》的人物性格,则与其出身、环境、遭遇都有血肉联系,因而随着人物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变化而变化。
不信,大家看下面这些类型,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看不出他们的出身遭遇、具体的生活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因而带有定型化的特点工;
 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眼泪是充足的。
是红脸的,胡子是很长的,自负是肯定的,倒霉是迟早的。
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是中庸的,父业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迅在《史略》批评“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比如,刘备一出场,一个仁慈爱民、宽厚仁义、礼贤下士的贤明仁君的形象就已经被定型了。作者站先是述其性格特征:“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随之描写其具有不同常人的龙凤之姿:“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随后,诸如“上报国家,下安黎黍”的桃园盟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长者之风;白帝托孤,信任臣下的临终嘱托,都是定型化人物形象在其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生动体现。
三、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琴雪说三国之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之创作
文章图片
《三国演义》写了大小40多场战争,其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重大战役,又有街亭之战等激烈的中小战役,还有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样的搏斗场面。
《小说小话》中说:“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中唯一之秘本。”
我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身边经常带有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正是《三国演义》,在繁忙的战争期间,毛泽东经常阅读它们,以汲取其中某些经验。
1、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
把战略决策与战术运用结合起来,把战争描写得变化万千、丰富多彩,而不是单纯的胜负记录。 (赤壁之战)
琴雪说三国之从三国演义看历史小说之创作
文章图片
2、全景性的战争描写
既写了规模宏大的战役,又写了具体的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图,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
3、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
描写几十场战争,但未给人以雷同之感,每场战争都有独特的风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