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用经典滋养的孩子

我们总是说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科技的进步,世界的融合,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我们相信,拥有那么多经典的中华民族总有适合孩子们的“经典”。

在一颗童心幼儿园里,每天的餐前总是听到孩子们的声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诵读经典,是幼儿园里,我们的孩子没天都要做的事情。餐前,晨圈,国学经典课堂,甚至实在户外的时间都会随时蹦出一句古诗,这就像是我们的孩子。
古今中外,凡读书之法,有阅读,朗读和诵读,其中则是以诵读为本。诵读经典一直是古代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基本形式。事实上,诵读经典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国文的启蒙教育形式,而且是一种更普遍,更综合的儿童启蒙教育模式。
社会在进步,我们不会回到几千年前我们的前辈们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也需要去传承优良的东西。
每周一节的经典国学课堂,带着孩子们领略经典的魅力。跟随着老师,用我们的语言,用声音,去诵读经典。 古代蒙学诵读的要求是“读得字字响亮”。“勿高、勿低、勿急、勿速”,“不可兴至而如骂詈、如蛙鸣,兴衰而如蛩吟、如蝇鸣。”
【我们,是用经典滋养的孩子】诵读绝不是朗读,更不是口到即可,一定是熟读而精熟能诵。我们的孩子都是2到6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来说老师首先要求的一定是能跟随着老师的节奏诵读,当然刚开始孩子们的确不太习惯这样的课堂,但是长久的重复。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周一节的课堂并不算多,但是每天的不断重复,我们的孩子对于学过的古诗,声律启蒙可是记得劳劳的。我们并不强制要求我们的孩子死记硬背,而且带着孩子们重复多次,熟能生巧。是一个由疑到悟,由悟到通的过程。
我们的孩子年龄还太小,或许并不能达到“由疑到悟,由悟到通”,但是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有感情的诵读一首古诗,也可以在路上偶遇一棵枫树嘴里蹦出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再小点孩子遇到大白鹅,也可以蹦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诵读时需,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经典源于人类的良知,是人生的大智慧。学习经典,就是启发孩子良心的过程。对孩子们的经典诵读教育,就是教孩子们“明明德”,就是呵护和培育孩子的良知。
我们的孩子是像最纯净的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上什么样的作品,孩子就会拥有什么。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是“经典”滋养的孩子。
我们学过的古诗诵读:
《一去二三里》、《咏鹅》、《春晓》、《画》、《水槛遣心》、《古朗月行》、《相思》、《江雪》、《悯农(其二)》、《悯农(其一)》、《风》、《山行》
《声律启蒙》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