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大学里考过的那些证,后来好像都没用了()

大学里到底该不该考证,如果考,又要考哪些,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最近备考九月考季时再次被老师提及这一点,由此输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1.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其实在我眼里,大学里所能考的证书,从根本上可以分为两类——选拔性的,和非选拔性的。
这像极了我们义务阶段的考试,中考高考,都是选拔性的,而在其中的一些小插曲比如各式各样的竞赛之类,却不尽然。


而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什么呢?难度。


拿后高考阶段国内最难考试之一的cpa来说,限制死了的13%左右的通过率,摆明了筛选人才的态度,也显示了它的难度。
而反观一个很热门的证书——计算机二级。试问但凡有考过的,或身边有考过的,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大家的参考标准是怎样的?
我今天才听见的答案是:“选数据库啊,就它通过率最高了。”
然后大家一般都是先报上名,极少数的人会认认真真学习内容,多数的都是临考前刷题冲刺,还有一小部分的人干脆就不了了之。
所以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我们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换了一张证书,但这证书背后所要求但知识和技能,我们却一无所知。
功利主义在考证问题上暴露的尤为明显,人们选择不虚度光阴,去考个证充实一下履历,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以刷题飘过为目的为手段来学习自己所填报的证书,那我奉劝有这时间精力和精神,不如去设法做点别的。
因为我们当初可能所选取的低标准,即使拿到了这张证,我们依然是学同没学一样的状态,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会多一分以后别人时不时问起“诶你不是过了计算机二级嘛,那你应该会这个吧?”而自己只能无奈的摆摆手的尴尬。
所以考证,我建议你选一个自己有点兴趣的,然后拿出认真劲,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扎扎实实的把本事学到手,而不是凡事划水得过且过。
2.拿证不过是水到渠成
承上自热而然地还是强调我个人对过程的笃信。考证多半也是一个有应试元素的过程,但就好比日常大学课堂的学习,总有人的专业课知识无比扎实,而又总有人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所以不要过多考虑获得证书过程中应试的那部分,而要更多的拿出对知识的求索精神,付出体力和脑力,扎扎实实的提高本事。
这之后通过考试拿到证书,真的不过是水到渠成。
但我同样知道的是我把这个过程说的很轻描淡写,而实际上它是必然要让我们经历痛苦与折磨的——一个月总有那么二十几天不想学习的时候。
但我更多想说的是,如果你在学习,如果你真的感觉很累很苦,那不妨停一下回顾一下自己脑海中所存留的知识,你很有可能会顿时成就感爆棚——因为累和苦,真的应当是踏实学习的一个侧写。
但正如我们一次又一次在酷暑中为了更好的身材而挥汗如雨精疲力竭浑身咬牙切齿一样——
If we do want something extraordinary,then we should really pay and suffer for it.
3.小结
最后回到证书本身身上来说,其实绝大部分的证书都只是我们就业的加分项,别人可能会看完我们的学历,实习,有没有出彩的经历等等这些之后才会瞄上一眼那些大多数人都会考上的那么几张证书。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有几张证书很管事,问问它们所反映的那些相关内容,自己到底又掌握的如何,能不能,有没有出过活。
【为什么你大学里考过的那些证,后来好像都没用了()】如果答案都是否定,那很可能这不过是我们花钱买来的一张纸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