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了怎样美好的将来事

这里总是在下雪,照亮沉重的冬季。——题记


今日冬至。“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推着日子,不知不觉冬至时节便到了眼前。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所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时光流转,季节从来不因人的情感因素而变迁,而是以它的方式行走着,给我们留下一场又一场回味不够的风景。冬至这天,因为太阳角度最低,距地平线最近。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天地之间距离最短的一天,在这一天举行祭天仪式,天神就更容易接收到地面人们的祈愿和祝福。出于尊崇,人们希望通过建立高台祭天与天神沟通,获得庇护。久而久之,在冬至这一天祭拜,就被定为传统的仪式。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冬至也不能例外。在冬至这天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可消灾积福、护佑平安,最为殊胜。

冬至前一夜称为“冬至夜”。这是全年最长的一夜,据说那夜做的梦最准,能预言以后的事。恰恰是昨晚,我睡了近阶段最长的觉,从晚十点睡到早十点,整整十二个小时,却一点都不记得漫漫长夜里做了什么梦。这个年纪其实无梦也是极好的。虽然夜晚无梦,但我白天有盼头,因为儿子明天下午就要回国了,我忙着为他准备各种吃的、用的。他回家可以陪我说话,告诉我很多新鲜事,当然还有他的一些新观点。为了能迎合与他的“辩论”,我和先生是要做功课的,否则,不好对付。这个过程,就是倒逼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前把孩子当成大人去沟通,孩子依旧是孩子,但你会发现一个曾经的自己。如今,把孩子当成大人去沟通,蓦然回首,你会发觉,孩子已经是大人,但你似乎还是孩子,如果你不学习、不提高的话。

但凡看过《今日简史》都会知道,书中言及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这些变革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稳定”将成为大部分人无福消受的奢侈品。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就需要不断学习,不停地重塑自身。这个就是我们一直勤读不辍、笔耕不辍的道理。但到了50 岁的时候,你就不想改变了,大多数人也都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梦想。这辈子能看的、能做的、能买的,好像也就那样。这时的你更喜欢稳定。为了手上的这些技能、职业生涯、身份和世界观,你已经投入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并不想重新来过。为某件事费的心力越多,放下它、为新的事物挪出空间也就越困难。你虽然还是可能喜欢有些新的体验、做些小的调整,但对大多数50 多岁的人而言,并没有准备好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及性格的深层架构。在二十一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因为人类的预期寿命应该会更长,有可能你有几十年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个无知的化石。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而且到时候,50 岁可能还算年轻。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要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人的韧性光靠读书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即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创意(creativity)。也就是说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2050 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总之,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终有一天你会奋不顾身。

前几天腾讯的小伙伴来看我,大家坐着聊天。他们说,其实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是的,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到头来,这就是个简单的经验问题: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如果真是这样,你只要轻轻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什么事都不用做,交给算法就好。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 “这里总是在下雪,照亮沉重的冬季。”这里是哪里?我一看是杭州。古人一直认为冬至过后,白昼时间渐长,阳气上升,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天地间的阴气已经达到一年中最盛的时候,阴气至盛而衰,冬至之后阳气也开始萌发。阳气回升,大地消寒回暖,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应该祝贺。照此想来,冬至日,适合祈雪。吉日之后,下雪的日子也便不远了吧。古人一直将冬至视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有饱含厚重敬意的仪式感,如今冬至已成为许多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平淡日子,鲜有人感念一阳复生、顺应自然,也失去了静待春来的那份敬畏和期待。这让人想起如今已经快在民间消失的冬至“九九消寒图”习俗。有文字的消寒图,即在一张印好的词句上描红以数九,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是九画,九个字合起来正好八十一画。每天用红笔描一画,九个字都描完,春天便到了;有梅花的消寒图,即先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梅瓣,然后挂于墙上,每天用红笔涂一个梅瓣,等九九八十一个梅瓣都涂成红色,白梅变成红梅时,便是冬尽春来了。这一笔一划,是春回大地的悄然脚步,是对春的敏感,是期待,是诗意,是风雅。只是,我们都还记得么?

黄昏,看到地铁上一位老人抱着他的小孙子坐在车厢的一角,都很安静,或许在生命的最初和最终,在时光的深夜和清晨,都是寂静的,喧闹的是人生的过程。在这个喧嚣又疲倦的人世间,希望每个人都过上想要的生活,希望每一份付出都有收获,希望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能找到因果。我们不妨用加法思维来面对生活的快乐,用减法思维来理解命运的波折。窗外的灯火渐暗,今夜先生坐高铁去北京,今夜儿子正坐飞机回上海,我一个人在家,无所事事,吃了点水果,再煮了花椒水泡完脚,写完文章,就对自己说,不如早点睡下吧。长夜漫漫无相赠,唯愿今宵好梦。明日醒来,一定记得告诉孩子,我梦到了怎样美好的将来事。




【梦到了怎样美好的将来事】

梦到了怎样美好的将来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