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几次内蒙古包头市,但每次都匆匆而过,来不及细细打量这座北方城市。这次又到包头,有一天空余时间,以前早就耳闻包头五当召,这个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值得一看。现在终于有时间了,于是约起同行的几个朋友,决定乘车到位于包头市东北45公里阴山山脉五当沟附近的五当召去看一看。
到五当召在包头市里没有找到直达车,百度一下,可乘24路公交车到包头东站,再坐7路公交到石拐镇,然后再倒车到五当召。
初听五当召,可能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一百度才知道蒙语“五当”为柳树,召为藏语寺庙之意。
五当召是1996年经国务院确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
上午八点我们坐上24路公交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到达包头东站,包头这座北方城市地广人稀,坐公交很实惠,两元钱坐了一个多小时,且车上人不多。
到东站正好有一辆7路中巴停在站前广场,是到石拐镇的,票价十一元,赶紧上车,9点半发车,车上包括我们有8个是到五当召的,司机马上给我们联系了到五当召的车,也是7路,票价十元。
车一出包头市区,一路向东北方疾速行驶,路上大货车很多,且路也不好,中巴车在车流里左突右挤,看着很是担心,司机是山西过来的,很健谈,也很热情,但车上客人不够,他便在一些区镇停下来拉客,终于十点多人满座了,车才一路上坡,沿大青山盘旋而上。于十一点到达石拐镇。
【五当召之行】石拐是蒙古语“喜桂图”的音译,其意为“有森林的地方”,确实是,石拐四面环山,山连山,已是深秋,山上只是一些黄色的、红色的草和树,只是树很矮,不像森林遮天蔽日。
从石拐镇到五当召还有二十一公里,都是山路,坐上车半小时后到达景区停车场。
到五当召景区我才发现这里虽在大青山深处,但却和沿路的山不一样了,树多了,也很高大,仿佛多了一股灵气。
一进景区就感受到一种藏传佛教寺庙独有的建筑风格,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方形四合式碉楼,一面面雪白的墙、金黄的顶在山间错落有致地排布着,就连售票大厅也是如此,宏伟壮观,让人震撼。正是淡季门票为三十元一人,买票过桥进入景区,刚进入景区,就看到在风中飘摇的经幡伞,以及那仿佛到天际的山间的步道蜿蜒而上,两边栏杆上扎满的各色经旗也一直绵延到山顶,天是异样的蓝,仿佛可一眼看穿,淡淡的云是那样的白,仿佛一缕缕羽毛飘在山顶,就如那梦中的仙境一般,我是忍不住拾级而上,感受那山风,以及那风中飘扬的经幡的洗礼。及至最高处便可看到气势宏伟、随山而建的规模宏大的五当召。
站在山顶,俯看五当召,内心的浮躁,生活的烦恼便会随风而去,那山间一座座的大殿便召唤你去用心体会藏传佛教的真谛。
伴着随风摇曳着的经幡,我走向五当召。
一堆堆的玛尼石塔据说很神奇,有人绕着玛尼石塔顺时针一圈一圈的走,寻求一份平安,我是远远地站在路边,看着经幡在风中飘扬作响,闭着眼感受佛的抚摸。
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庙,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赐汉语名为广觉寺。
他是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在此兴建的,逐步扩大修建到今日规模。
一路向上,便可看到五当召的主体建筑,六大经堂、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以及零零散散散布山间的僧房。
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当圪希德殿、阿会殿、日本伦殿。一座座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些规模宏大的殿宇内塑像,壁画,唐卡精巧绝伦,惟妙惟肖,将佛教文化传承几百年。我走过各个大殿,面对高大的释迦牟尼铜像,宗喀巴铜像,以及护法金刚像,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心中也生出一种敬意。仿佛听到僧人的诵经声,悠扬而古老。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因此只是随意走过看过,不像那沿路虔诚的信徒一路跪拜,也不会上一把高香,请神佛保佑自已,我只是被几百年留传下来的中华文明所震撼,让我在五当召留连忘返,感受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