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

提到写作能力,难免会想到阅读量,那究竟这两者有多少关系呢?是不是读的多就一定写得好呢?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咨询过,所以今天想在这里啰嗦几句,说说我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让我们感觉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有A必有B,但是现实则不然,感觉有A也不一定有B,看着孩子也读了不少书,可是写作也只是马马虎虎,谈不上精彩,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古人说错了还是我们做错了呢?问个通俗点的问题,是不是一个人吃得多就一定长得胖呢,那些自称吃货的瘦子这些年伤我们还不够吗?我们羡慕之余人家只是淡淡说一句我是不吸收!好吧,这个扎心的问题先不说了,做个类比,阅读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写作就是我们增长的体重,如果没有吸收的话会怎么样呢,文章就只能保持良好的“体形”,所以写作的关键在于对于阅读材料的吸收能力,如果孩子在阅读中能建立融会贯通的能力,将知识归纳总结,就可以在写作时候得心应手,反之则会陷入凑字数的困境。那么怎么才可以拥有“吸书大法”,让自己内功提升,写作如有神助呢?说到这里,就要说说孩子的读书习惯,确定他们是真的学会了读一本书。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那些阅读量很大,写作却很难精彩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问题:第一阅读面窄,书看起来很多,合并同类项以后就说所剩无几了,第二囫囵吞枣,只关注书里的好词好句,不关心作者的写作结构和技巧,结果就是堆砌词语没有内涵。第三不善思考,不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凡事全盘照收不问为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我平时是怎么帮助他们的呢?首先帮他们挑选一些适合的书籍,陪他们一起阅读,然后在每一篇文章结束都会问三个问题:哪个段落写得精彩?他为什么要这么去写?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么写?如果是古诗词我还会问: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你觉得诗人想表达什么?诗人的写作顺序和你有没有相似?这些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孩子自然去思考一篇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视角以及自己在这里面可以学习的内容。时间久了他们还会和我说自己对于文章的一些看法,比如今天一个学生就质疑她手中的《宋词三百首》编者不够用心,原因是只考虑到把一个词人的所有作品放在一起,而没有考虑读者心情的起伏,她一会看的兴致高涨一会又读的泪如雨下,如果可以把快乐和悲伤分开编辑那该多好啊!当她开始思考这些时,我知道她成长了,所以最近的作品也鲜活了很多。由其可见读书需要边读边思考,有了质再说量,认真的读一套书,研究作者的风格和套路,可以从模仿到突破,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阅读与写作】最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无论孩子多大了,都可以亲子阅读,因为你们交流的过程中会碰撞出很多火花,而这些火花很可能就是他下一个创作的灵感!千万不要错过你身边的小作家,记得陪他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