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谁家听落梅

2017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我为何选修西方艺术史》,那个时候严伯钧老师的每一篇文章和插图我都拜读的很仔细,我一直很羡慕艺术细胞好的人,会乐器,会美术让人很羡慕。



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自己也开始学乐器,只是底子实在太薄,从头开始很难,从以2015年开始练习陶笛,后来学习洞箫,竖笛,始终不得要领,只有陶笛能吹几首曲子,还没有学习好,就无法忍受这样的慢节奏,冲动之下买了钢琴。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来回搬家,就荒废掉了。


西方艺术,包含的美术、雕塑、建筑、音乐四大模块,其中又以音乐学习的最差,我现在是依然无法分辨哪些是奏鸣曲,哪些是协奏曲,很多人学习西方艺术,至少我们专栏的同仁很多都是为了以后旅游用的。同样去一个地方,很多人旅游只是去拍照,到此一游而已,不知道这个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历史和经历。曾经有人把严伯钧老师的做成旅游导图,包含严老师介绍的博物馆,美术作品和路线,有人做了一场超值的旅游宝藏。


我曾经去过南昌,南昌最出名的就是滕王阁,同行的师妹对建筑完全不感冒,我倒是把每一层滕王阁历代模型看了个遍,唐朝的很恢弘,宋朝的很灵巧,那些亭台楼阁,让我想起的威严肃穆的大明宫,想起千年之前的贞观盛世,仿佛能够触摸到个时代的灵魂,可惜的没有一门课程叫做《中国艺术史》,让我提前学习,做好功课,不虚度此行。


去武汉考试的时候经过一个地方,叫做宝通禅寺,顺便去里面看了一下,刚好有一位同事是佛学信徒,于是一路上不停的拍照,发给他,问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风格,为何有奇怪的钟,吃饭的地方很奇怪,非常古朴的佛塔,我对佛学很是外行,但依靠远程的讲解,也依然看的妙趣横生。


清明节时节,艳阳高照,和朋友相约去看美术展,适逢内蒙古文物展也在举行,于是大饱眼福,我对历史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没有想到,一起同行的伙伴,比我兴致还高,特别是那些马具,刀具,面具,服饰大部分出自辽国,有些首饰让她寸步难移,我倒是看着某些瓷器感觉高雅大气,蚯蚓走蛇纹,我问:你为何对饰品那么感兴趣,她用郑合惠子式眼神白了我一眼,我虽然感觉首饰的花纹也很精细,灿烂夺目,但是我始终觉得黄金俗气,特别是它的颜色,哪里有瓷器那样光滑玉润。


一路到美术展,仔细一看全部是朝鲜一流画家的美术作品,这些懵逼了,很多都是现代写实主义,我的课程还没有学到这里,朋友一脸无趣的表情,我自个倒是愿意多观察一会,讲解员很专业的介绍了作品风格和特色,手法、技巧,如果他不讲解,我真的看不到那些细节,为了显得自己不是那么外行,就把记得比较清楚印象派画风特色,做了及时点评,主持人还及时点出了哪些是印象派,朝鲜人画《日出》?好吧,我承认,这不好笑。
【玉笛谁家听落梅】毫无疑问,提升审美观,会让我提升对美的认识,一个人能欣赏世界的美丽的地方多了,会增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们提升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在提升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同样一块石头,农民觉得是杂物,地质学家用它来测量地球年龄,他也有可能变成高楼大厦中其中一块,也有可能成为实验室的装饰品,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些并不能直接用,它的作用是让我们用来理解这个世界的,尽管,这个世界从来不需要被我们理解。
为何叫这个名字?有谁规定我们的素材只能有一种用途呢?
(文:时义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