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自己的暴脾气,拥有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太保新年红包交流群的爸爸妈妈们: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王霞,在从事太平洋保险的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正面管教的讲师,运营的有自己的正面管教社群。非常开心受保伟哥的邀请在这里为大家做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如何你自己的暴脾气,拥有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感恩大家的到来。
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大人没法上班,孩子没法到学校上课,亲子共处一室的时间多了起来。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吗?你家里是近岁月静好呢,还是鸡飞狗跳呢?
前两天就有妈妈给我发微信,王老师呀,你说的正面管教工具非常不错,我也愿意照您说的去做。可我一遇到孩子挑战,总会忍不住发脾气,想打孩子,像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我想这是一个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家长们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就专门儿做了一个分享的专题。
首先,我想给家长们介绍一个正面管教的工具,叫作掌中大脑。
要声明的一点:爆脾气不是性格,而只是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
情绪是可以通过理智来控制的,同样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如果想要发火时,面前站着的不是孩子,而是老板,这个人可能思考再三,会选择将脾气压回去。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掌中大脑理论——人在有情绪时为什么会爆发。
脑科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创设的掌中大脑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人在有情绪时为什么会爆发:如果用一个拳头代表我们的大脑,那我们的大拇指代表中脑,主要储存记忆和情绪,称为原始动物脑;
那四指指甲盖儿代表前额叶,它主要是调控情绪、思维、自我意识等等,被称为理智脑。
当理智的时候,理智脑像一个盖子,紧紧的关住原始动物脑,当失去理智时,就好像拳头打开一样,指甲部位没有发挥作用。
另外,由于神经元镜像功能的作用,当看到打开“大脑盖子”的人,自己的大脑盖子也容易打开。
当你“掀开大脑盖子”的时候,你完全失去冷静,你的大脑是由“爬行动物脑”控制,这个时候理性思维就消失了。如果你和孩子的大脑盖子都掀开了,你认为对解决问题会有多大的帮助呢?谁在倾听呢?
说教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没有用的,而在最糟的情况下是有害的。因为孩子们在大脑盖子掀开的状态下,要么会对说教充耳不闻,要么会通过杏仁核,一个储存非理性信念和恐惧的地方,对其进行处理,而且他们可能会决定报复,计划以后如何不被抓住,或者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
当你理解了大脑后,你会认为孩子们在感受到威胁时无法学习任何积极的事情,他们只能战斗、逃跑和吓呆,表现为叛逆和情感退缩。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1.不要试图在你和孩子生气的时候解决问题。
2.要等到一个冷静期后,你和你的孩子都能运用理性大脑时,再解决问题。
3.可以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的议程上,以便双方都有足够长的冷静期。
4.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彼此提示,大脑盖子打开时,务必保持冷静和克制。
现在,我们知道了大脑工作的原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个正面管教的工具——积极的暂停。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使最和睦的家庭、最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出现一些想法、看法和意见不一致的情形。

积极的暂停就是当家里人开始生气了、开始闹僵了、开始进行权力斗争了、开始报复了的时候,我们就要做的动作。因为冲突的时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因为我们需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首先声明一点:积极的暂停不是为了要惩罚谁,而是为了让我们快速的恢复状态,让我们从那个不良的、生气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积极的暂停只是一个方法,是一个让我们的情绪快速平复的方法。
怎么做到积极的暂停呢?首先我们需要花时间训练。
我们要告诉孩子,因为我很爱你,也不想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当冲突来临的时候,我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等我们的情绪变好了,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这时我们可以选择用深呼吸、数数、离开现场、喝水、听音乐、看书等所有一切能让你情绪变好的方式平复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回到平静的状态。
另外,我们要做给孩子看,并训练孩子找到他恢复情绪的方式,比如画画,撕纸、做运动、打沙袋等等。
我们不妨让孩子布置自己的暂停区。暂停区可以是客厅的一块地方,也可以在孩子的卧室。让孩子布置,不仅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掌控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舒服满意。
孩子或许会在墙上画一个棕榈树,说我要在棕榈树下待一会儿,做积极的暂停;或许孩子会在那个地方布置很多的玩具、放置很多的书等。只要孩子需要,我们只需提供帮助就行。
最后,我们要和孩子约定好:当情绪平复以后,如果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要一起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弥补的方案。
积极的暂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惩罚。不是为了给孩子说:“你给我闭嘴!”“站住!”“别动!”,而是我们寻求一种方式,找到一个空间,让大家冷静下来。冷静下来的下一步还是要解决问题。
在此,我想纠正一个大家的错误观念,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一定要让孩子感觉更糟。比如:家长不惜用惩罚、打骂、逼迫的方式,避免孩子再发类似的错误。而事实上,让孩子感觉好时,他才能做得更好。
等我们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务必要思考一下我们养育孩子的初衷,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我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教育孩子的长期目的。
这时,你不妨闭上眼睛,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憧憬一下,想着自己穿越时间隧道,走到了20年之后,在某一天,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孩子回来看你了。伴随着敲门声,你就要见到你好久未见的孩子。你打开门,希望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希望他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技能?

阳光、干练、沟通能力强、有主见、有自己的思想、学习能力强、有领导力等等。
确立了家庭养育的长期目标,写在纸上,并贴到墙上,经常提醒自己: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这上面目的。并经常对照自己的行为,我这样做是,帮助孩子培养品质和能力,还是让孩子带给自己的挑战?
比如思考:我冲孩子发了脾气、我打了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孩子会认为:爸妈待我是不友善的,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我要想办法逃避责任,逃避惩罚;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可以通过发脾气、责怪他人、甚至通过打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实现对他人的控制。至于这样做是不是正确,如何解决问题,则不是我首先要考虑的事。
而你希望孩子拥有的品格和能力:诸如有担当、有责任心、阳光、干练、有领导力、沟通能力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则无从谈起。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孩子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你怎么做。这就叫行大于言。
一、孩子是靠模仿学习的。
模仿是人类天生的本能,作为父母,你无法去控制环境中的其他人怎么做,但是,你可以要求自己怎么做。
二、用严格的标准要求孩子,用宽松的标准要求自己。最后,孩子会怎么选择呢?
当然还是选择模仿你。
三、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成为自己父母的样子?
“育儿先育己”,你没法给孩子你自己没有的东西,同时,你的孩子也很难摆脱你给他的东西。
孩子几乎百分百不会听你说了什么,而是会跟着你的行为来做。这是因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一百句道理不如一个精彩的故事 ,一百个言传不如一个潜移默化的身教。你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得不说,是父母亲手塑造了孩子的样子,塑造了孩子性格和品质。一个乱发脾气、有暴力倾向的父母也很难教育出一个处事冷静、乐观,温暖有爱、情商高的孩子。
在这里,我也分享一下被严厉的方式控制的孩子出现的四种表现行为。
愤恨:孩子心中有恨,现在还小,没办法,长大了就可以表现出来了。
报复:一有机会就想闹的更厉害。
反叛:他会把错误的事情做的更多。
退缩:要么悄悄的做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情,要么自卑的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
我们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小的时候,自己因为某种行为被揍过那么多次,你这行为到底改了没有?你是不是变得更加狡猾了?只是每次不被父母发现而已。
其实,孩子所有的错误行为背后都存在一个错误的目的。连孩子都会有目的地做事。而我们又是生气、又是发脾气,又是打孩子,有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不仅没有,还为孩子做了坏的榜样。是不是?我们十几次,几十次,上百次的重复着自己错误的行为,却发现自己做的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努力,请扪心自问一下:到底出错的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
当你面对孩子挑战的时候,请你自问一下:我是想让孩子带给我更多的挑战,还是要培养他的品格和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和社会生活技能,我具体应该怎么做?

当你愿意走进孩子,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感受时,当你愿意鼓励、支持孩子时,你才会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我建议所有听课的家长和家人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下家庭养育的长期计划,列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就是你们以后教育孩子的行动指南。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话题。接受现实,接纳孩子、接纳自己。照顾好孩子之前先照顾好自己。
很多家长在出现孩子挑战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是生气,难过,难以置信。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他就是有些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接受她有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拒绝接受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
不要说别人,其实我自己之前就是这个样子。
由于我之前忙于做生意,忽略了对女儿的陪伴和照顾,忽视了她学习习惯的建立。导致她学习缺乏自信,也不够努力。
由于我之前的包办代替,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我为此感到非常痛苦,我想我这么力争优秀的一个人,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女儿。我总是不失时机地指出女儿的缺点,希望他能够按照我说的去做,多做尝试,多一些做事的勇气。可女儿却表现得越来越退缩,越来越逃避。
直到我学习了正面管教,我才知道接纳是变好的开始;要关注于解决问题;没有情感链接,再好的方法也触达不到孩子;相信孩子的未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面对并解决眼前的困局。
而我以前一直拒绝接受自己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女儿。而且我也不太接纳我自己。一方面我希望孩子开心,快乐,自由。另一方面又希望她在各个方面表现得优秀。我不愿意接受我是一个不懂教育的妈妈的事实,遇到家人的质疑,我总是选择为自己辩解,逃避问题,甚至不惜讽刺对方和反唇相讥。
我这样做,一方面不仅不会让自己变好,也无法让孩子变好。直到我遇到了正面管教,我才开始接纳女儿,接纳自己,接受现实。
一次角色扮演,让我彻底理解了孩子,她一定也是希望自己变好的。可现实中的她是那么的苦闷、那么的无助、内心那么的冰冷、对现实是那么地无能为力,而且,她还找不到出口,无法发泄自己内心积压的情绪。
角色扮演过后,我对孩子有了一种莫名的心疼。我不再焦虑她的成绩,开始选择看见孩子,看见她的需求,她的变化。开始尝试和她进行情感连接。

我开始关心她的饮食,耐心听她说话,鼓励她微小的进步,听她吐槽她和同学的关系。我发现其实女儿挺活泼的,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

我也很快发现了我之前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我总是快人快语,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地纠正孩子。结果赢了孩子,也彻底失去了孩子,孩子开始对我心门紧闭。

孩子告诉我,之前英语老师公开批评过她,让她特别地难堪,所以她就故意不听老师的课,上课开小差,玩橡皮。单词也不用心去记。后来英语成绩下降得厉害,她就认定自己学不会英语。

我充分理解了女儿,承认了任课老师在她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再指责她不努力、不用功,而是努力发现她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慢慢地,女儿对学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回来了,成绩也开始慢慢地爬坡。

不得不说,女儿越来越好是从我接受现实、接纳孩子、接纳自己开始的。

所以我希望在座的父母们,不管之前有没有制定过家庭养育的长期目标,不管以前自己在教育上做过什么样的错事,不管孩子现在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接受现实。

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很多的妈妈向我反映的问题,学了很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但当遇到孩子挑战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脾气,还是管不住自己打人的手,该怎么办?

妈妈们请思考一下:在什么时候你最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的回答是:“身体疲劳的时候,生理期时、事情太多的时候,老公不合作的时候……”

做妈妈确实是激发了我们由内到外的各种能力,也是大家都在操场发挥养育孩子本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但是由于妈妈不上,全身边的人就没有机会做,自然也都做不好,这也就让妈妈更不放心了。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妈妈们事事亲力亲为,但带来的问题是过度透支自己,透支自己的结果是无法控制情绪,于是妈妈一发火,殃及全家人。

我又问她们:在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脾气最好。

大家的回答是:“睡了个好觉,吃美食,和朋友聚会,逛街,做美容,读了本好书,健身……”

乘坐飞机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在起飞前播放的安全须知里都会强调,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首先要带好自己的氧气面罩,然后在帮助其他人。同理,妈妈的情绪是家庭的晴雨表,影响着全家人的和谐,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会拥有平和的心态。

所以我建议妈妈们可以找一个平静的地方,放下自己的一切角色,此时此刻,我们不在是妈妈、老婆、侄女、员工,问问自己内心的需求,并写下自己的一份清单。

1.什么样的事情最消耗我的能量?

时间紧的时候出状况。

屋子里太乱。

不被人关注。

2.我的需要是什么?

有序。

整洁。

被理解。

3.有什么事情能给我能量?

上自己给喜欢的老师的瑜伽课。

读一本喜欢的书,并分享给其他人。

烘焙。

和死党吐槽。

与老公约会。

看到孩子可爱的时候。

你需要列下自己的加油清单,但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讲到这里,我今天的分享也接近尾声了,最后,我们做一下总结,当遇到孩子挑战,你即将要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你要做的是积极的暂停,让自己和孩子恢复平静,然后再想办法关注于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思考家庭教育的长期目的,你想养育一个怎样的孩子,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格和能力,而你这样做,是培养了孩子的品格和能力,还是让孩子带给您更多的挑战?
后来我们又讲到了行大于言,孩子不听你说什么,而要看你做什么,父母要提醒自己:不要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
心态上呢,我们要接纳孩子、接纳自己、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
最后我们讲到了如何做,才能照顾好自己,让自己能量满满,情绪也能得以控制。
希望大家和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断的修行,育人先育己,调节好情绪,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如何处理自己的暴脾气,拥有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感恩大家!感恩一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