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读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我们只探讨和写作相关的读书。
不读书是很难会写作的。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就是写作时,肚里空空儿提笔傻眼的抓耳挠腮搜肠挂肚的尴尬状态。当然读的书多,也并不是写作变好的充分条件。这两天改作文发现无论是写陶渊明还是写选择,同学们都会一窝蜂地将司马迁陶渊明居里夫人搬上舞台,让他们向川剧变脸似的去演绎各种各样的话题,这不就正式是读书惹出的祸根吗?我一直在想,如果学生们没有读过《史记》《归园田居》,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灯泡发现了镭,他们的文章一定会好看的多。可惜学生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读这样的书并开始这样读书了。
到底错在哪里了?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化用孔子的话说,读书应该:读而不记则枉,记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写则憾。
比如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有人独立但不思考,于是他只读出了亲情惨败与金钱。这样的阅读就变得少有意义,甚至误人误己,殊不知金钱与亲情的斗争只是小说所借助的一个题材罢了,而其实要反映的是人的异化,是工业法则对人性的挤压和扭曲。是人类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摒弃人性的必然。读《变形记》,是要毒读人的异化,是要思考人的命运,需要反思在人类冲向终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读书有两大忌讳:

一是无目的无动机的阅读。只为读只为情节只为知道读过。这很容易让自己变成两脚书橱,写作文时尽管也能罗列堆砌,显得很书卷,很学问,但终究只能是掉书袋。
二是贴标签。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形而上学,没有自己的判断。看似有思考,但其实都是将自己的脑袋搬到了别人的脖子上。
一个读书不思考的人一个读书思考得过于简单的人都是无法真正从读书中读书中获取作写作所需的健康营养的。
读书的意义,也分几个境界:
其一书以求知;其二书以善思。
其三书以养心;其实书以怡情。
前两者为理性意义,后两者为感性意义。过于理性,书读多了人会变得“迂腐”;过于感性,书读多了人又会变得酸,这都不好。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平衡,相得益彰,这才会使得一个人在不断的读书中修炼成一个优雅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这样优雅的人,那么和你相关的所有事情,哪怕就是吃喝拉撒睡,都能在你的文章中登上大雅之堂,例如梁实秋吃火腿,周作人看苍蝇,林语堂行酒令。
读书到这地步,方可书为人用,读为写用。
在语文这件事情中,读和写,始终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相互结合,只有相互支撑,只有相互平衡,才能使你的语文,有尊严的站起来。
同时,舒明月有本书叫《大师们的写作课:
【如何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好文笔是读出来》,她认为相对于靠写来锻炼文笔,其实通过多读经典作品,学习好的写作技巧对提高文笔的作用会更大。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我也赞成“好文笔是读出来的”这句话,作为写作者,你一定要去读书,如果你的输入特别少的话,就会感觉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你真的是没什么可写。除了读书外,还有一个就是你要多观察生活,这样才能积累素材,才能感受生活真实的样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