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丨壹观察 宿艺
490天之后,华为P系列终于在7月29日再次更新。
这应该是华为旗舰手机历史上周期最长的一次迭代,而华为P50系列也不负期待:依靠全新推出的“计算光学”与“原色引擎”两大引领科技,再次登上全球移动影像的新巅峰。




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章插图

对于处于外部强压的华为来说,P50系列的发布殊为不易,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外部制裁,我们的5G芯片只能当4G用”。一句话,更像记录了一个时代。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华为一方面坚定了外界与用户对华为手机克服重重困难向前演进的期待,另一方面则为如今处于“迟缓期”与“内卷化”的手机影像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思维路线与完整技术方案。
那个熟悉的华为与P系列,依旧“能打”。
突破手机影像物理边界的“计算光学”
“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少数专业人群的“黑话”,已经被手机用户广泛所知。
将其从专业单反领域“挪移”到智能手机影像创新,源于2018年华为推出P20系列定制的那颗1/1.7英寸“超大底”所引发。如今智能手机“超大底”的行业竞赛已经接近一英寸,甚至超出了一些专业单反图像传感器的面积。但“底大”并不是无限的,在带来更大进光量、更好景深拍摄效果后,也遇到了越来越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照片更容易受到手抖和场景移动的影响,手机企业不得不通过后期的算法与图像裁剪进行抑制。
在手机光学镜头领域也同样如此:不断增加的摄像头数量、镜片数量,以及不断堆高的像素参数,与“大底”竞争叠加日益带来了两大行业难题:一是手机影像模组的体积越来越大,各种“半斤机”的出现已经接近男性用户的“手感极限”,对于女性用户而言更是如此;二是任何光学镜头都存在必然的缺陷,这并非是设计和工艺问题,而是从光学理论上来讲,任何镜头的透射、折射都会带来光传播中的信息过滤与损失,如今的多摄像头模组、多P镜头、折射结构等日趋复杂的光学方案更是加剧了彗差、球差、象散等问题出现的概率。
从物理角度来看,如今的手机影像创新已经接近极限。在“计算影像”作为增强效果之外,整个行业必须考虑更多突破边界的创新思维与全新实现方式。




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章插图

伴随华为P50系列发布的“计算光学(XD Optics)”方案由此而生。手机成像实际上就是光线通过光学镜头到传感器链路,生成数字模型信号的过程。华为“计算光学”基于“光路可逆”理念 —— 任何光学镜头都可以通过设计上的预测与生产之后的测量获得该镜头的光学特征,通过算法提前预测光路传递过程中导致的像差损失,弥补光学系统本身物理限制带来的必然耗散,将所有手机镜头都还原成“理想镜头的完美成像效果”。
也就是说,华为“计算光学(XD Optics)”是一个完整的深度软硬件协同方案,其一改过去业界传统的纯硬件或纯算法思维,首创了打通“真实世界-光学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从用户端来说带来了两大强体验的技术革新:一是“理想镜头”可以更加精准地呈现与复原真实图像信息,而非简单靠算法与数据带来的“猜测式补救”。以华为P50 Pro搭载的潜望镜模组为例:之前方案图像进入光学器件的过程中会损失50%的图像信息,即使后期算法加成也只能做到约60%图像原始信息的恢复。在“计算光学”加入后,图像信息还原相比可以提升25%、整体还原量可以达到81%,可以说是手机成像领域向前跨越的重要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