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用上航天技术的国产雪车有何特别之处?

来源:科技日报
降低6%
第二代雪车实现了全方位提升。结构设计更精细,模具设计更合理,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风洞测试显示,与国家队当时的在用车相比,第二代国产雪车计算风阻系数降低6%,实测风阻系数降低4%。
2月13日至20日,雪车比赛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举办,比赛共设4枚金牌(男子双人、女子单人、女子双人、四人雪车)。赛场上,我国奥运健儿驾驶着一袭“中国红”国产雪车风驰电掣,开创佳绩。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的数年里,冰雪运动器材装备实现重要突破,双人及四人雪车的国产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小平接受采访时告诉采访人员,国产雪车研发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19年11月项目组成立,到2021年1月研制出国内首台双人碳纤维雪车原理样机,国产雪车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此后,在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指导下,研发团队联合中国一汽集团,全面提升雪车各环节关键技术及性能。2021年9月雪车正式交付使用,迭代升级后的国产雪车不光达到“可用”标准,还实现“好用”的效果。至此,国产雪车在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完成突围。
体育休闲领域的材料“宠儿”
高科技装备是体育竞赛尤其是奥运会赛场上暗藏的较量。
无论是夏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夏奥会)还是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冬奥会),许多比赛项目都需借助器具来完成。比如夏奥会的撑杆跳、自行车、网球,以及冬奥会的雪车、滑冰、滑雪,谁的器材更符合该项运动的特点需求,谁在竞技中就会如虎添翼,这也是为何雪车要实现从设计到材料的全部国产化。
雪车项目胜负只在“毫厘”之间。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宝马公司为德国队打造了高科技碳纤维雪车,成功助力德国队夺得冠军。当时,中国国家雪车队刚刚成立2年,在竞技能力上与世界强队相差悬殊,在雪车设计制造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国产雪车在研制过程中突破的一项技术难题,是采用宇航级国产T800级碳纤维,以耐高低温交变(零下196摄氏度-120摄氏度)韧性专用树脂,研制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其实,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光受到雪车的“热捧”,更受追求“轻质高强”性能运动装备的青睐。
杨小平告诉采访人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势不仅在于质量轻、设计自由度大,还在于疲劳强度大、破损安全性能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百万次疲劳后,强度保留率仍达90%,远高于钢材的40%,而且复合材料中纤维的断裂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和灾难性急剧破坏,是对竞赛中运动员的绝佳保护。
国产雪车开启突围“第一战”
碳纤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新材料,从“十一五”开始,科技部持续支持,解决了尖端国防应用原材料“卡脖子”的瓶颈。我国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造等重要任务使用新型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有不少部段就采用了中国航天研发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从而确保火箭载荷更大、更安全可靠。
这些航天新材料和新工艺,能否助北京冬奥会一臂之力?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负责人到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在交流中,中国工程院院士、703所所长李仲平提出,我国的航天科技可以助力冬奥,为冰雪运动在国内更好地普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其中,雪车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虽然在第一届冬奥会上它就是正式比赛项目,在国外普及程度较高,但在国内,这项运动还非常小众。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无法制造比赛专用雪车。大到国家队训练比赛,小到公众体验娱乐,都只能购买国外的产品。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代表队,均有本国著名的研究机构或公司为其定向研发,将最新技术应用到比赛装备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