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首诗,谢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名为《七步诗》,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的三儿子,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所作。
历史背景 黄初五月(223年),春夏之交,万物丛生,曹丕诏书令曹植,曹彰,曹彪,曹熊等侯王从各自的封地进京“会节气”,名义是会节气,实际是摆的鸿门宴。
曹植等人进京后,很快曹彰就中毒暴毙,《世说新语》记载:
帝邀任城王下棋,并啖枣中毒暴毙。
曹彰作为一员虎将,战功赫赫,没有死在沙场,却这样殒命在宫廷亲人的屠刀下。
曹彰的死让曹植兄弟们悲痛万分,同时也感觉到危险正在向他们靠近。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曹彰死后,曹丕发讣告,京师禁止娱乐三日,宫门降半旗致哀。

很快,会节气典礼到来,大典如期举行,百官会集,祈福祉,咏节气,歌颂皇恩浩荡,五谷丰登,江山永固。大典上曹家兄弟虽都一一莅临,但各个表情木然,仍沉浸在悲伤之中。
会节气当晚,曹丕举行御宴庆典,文武百官上座,诗词歌舞,美味佳肴,好不热闹,可曹家兄弟一个也没到场。
此时曹植,曹彪正在酒馆,借酒浇愁。曹丕的探子回报说曹植等人对他大摆宴席感到不满,曹丕大怒,通报司马懿,吴质,将此事定性为谋反,曹植为主谋,立刻派人捉拿他们。
听闻曹丕要兴师问罪,生性懦弱的曹熊悬梁自尽。
曹植曹彪在酒馆喝酒,曹植因曹彰的死深感自责,再加上自己和兄弟的命运还不知如何,两人相谈泪流满面,曹植酒醉,捉拿的人来时,曹彪叫不醒曹植,自己跳窗逃脱,曹植被抓进宫。
司马懿劝曹丕:“朝中一日有植,宫无宁日,若他日图谋篡乱,势必引出祸端”,吴质也劝曹丕,即刻斩杀曹植。此时的曹植还在酩酊大醉当中,被五花大绑扔在地上。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突然门外卞太后和曹彪赶来,卞太后痛哭着扑到曹植身上,对曹丕哭喊道:“你已经杀了我的子文,不得再杀我的子建。若要杀子建,你就先杀了我!”

眼看没有办法,吴质进言道:“子建出口成论,下笔成章,乃当今文杰诗俊,享有绣虎之誉,不妨叫醒他,让他几步内作诗一首,若成诗,则免除大法。”曹丕问那几步内成诗?
吴质回复:“毒虫者莫过七步之蛇,《婆娑论》曰,人为七步蛇所螫,大种力敌能行七步,毒势力敌不至第八,必死。”曹丕说那就七步成诗。
曹植被叫醒,曹丕对他说:“子建,你我虽是兄弟,也属君臣。你怎能恃才蔑礼,惑众诸侯拒不赴宴,却独聚一处酗酒寻乐,你知道你所犯何罪吗?先前父王在时。你常以诗文自夸,父王及众臣曾怀疑是他人代笔,今朕与众爱卿限你七步咏诗,以证属实。七步内能成诗则免一死,如不能则休怪朕不念棠棣之义!”
曹植挺胸抬头无所畏惧地让曹丕出题,曹丕说:“你我乃同胞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犯着“兄弟”或“棠棣”字样。”
曹植抬步思索,回想,他想起来童年时期父母兄弟围坐在篝火旁,燃烧豆荚充饥的情形,第二步落下,缓缓道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七步成诗,曹植对曹丕说:“你我虽有君臣之分,可毕竟都是父母的骨肉,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争什么皇位,我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无论谁为君王,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追随。明枪易挡,暗箭难防,你若杀我,轻而易举,何须煞费苦心,大费周章,若父王在九泉之下闻知,当会痛心难以瞑目啊,萁豆相煎,持做羹者何也?皇兄自会深察细断。”
这首《七步诗》里描述的君王之家,手足不成手足,亲情难以为继的苍凉感,这首诗饱含的悲怆和血泪,令人闻之落泪。但这首诗又不仅仅指出曹丕骨肉相残,“何为持做羹者?”,曹植的第一句就暗示了持做羹者,燃豆萁,喝豆汁之人,就也是挑拨离间之人。正是因这个持做羹者,最后才有了“三司同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局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图片
这首诗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众口传唱,从六句简缩为四句,也就是题主问的四句诗,整首诗的寓意也少了一层。传播过程中,这首诗是否出自曹植之手。也成了一个争议。《曹植集》、《魏志》等也都没有记载这首诗,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曹丕要杀曹植,无论有没有成诗一样可以杀他,又何必逼他作诗,也许是后人同情曹植,憎恨曹丕才编纂了七步诗的故事。

历史终归已经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现在学习的历史,不过是后人口中的,书中的历史罢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是谁写的(是什么意思?)】PS:配图来自百度搜索,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