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这本书告诉我们0-6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进行共情抚育,那孩子将来很有可能心理会有问题,甚至人格会有偏差。但是究竟如何来教育0-6岁的孩子呢?让我们跟着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一起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吧!
关于蒙台梭利相信父母们都不陌生,她的教育方式被称为“蒙氏幼儿教育法”,在各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都受到了极大的推崇。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在完成学业后,开始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引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我觉得她最厉害的地方是指出了儿童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造成的压抑。
这位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在实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好几本关于早期教育的著作,其中《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手册》是以孩子的敏感期作为线索,通俗易懂,便于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敏感期”。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文章图片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家庭教育策略,以及0-6岁儿童各个阶段敏感期发展特点。
可能家长们对于“敏感期”这个词不是很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某个时期宝宝特别热衷于学习某个技能,他对这个技能非常敏感,拥有惊人的吸收力和学习力。当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他又到了其他技能的敏感期,又继续学习其他的技能。总之就是一种热情耗尽之后,另一种热情随之燃起。在这种节奏的支配下,儿童不断地去征服这个世界。一起来看几个典型的敏感期吧!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文章图片


一、动手敏感期(0-2岁儿童的敏感期)
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妈妈说: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然后图片是孩子已经把柜子里、抽屉里能够到的东西全部都翻出来了,铺了一地。可怜的妈妈们是欲哭无泪,很想把宝宝揍一顿,但是看到宝宝无辜的小脸,只能把宝宝拎出去,自己默默地把东西再放回原地。
其实呀,这是宝宝到了“动手敏感期”,他们是在做运动呢,不是故意把家里的东西弄乱的。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与手的活动相结合的,因为手是受大脑控制的。手和大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的活动是大脑活动的最佳表征。假如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也能够发挥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有了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就能够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他们的性格也会更坚强。假如儿童无法使用手,他们的人格形成会处在很低的水平,出现不听话、没有激情、懒惰和情绪低落的表现。
那家长们在孩子的“动手敏感期”该做些什么呢?
1.不要打扰孩子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比如孩子把妈妈叠好的衣服从沙发的这头搬到另外一头,然后再搬回来,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打扰孩子,他是在做运动呢。
2.帮孩子创造环境让他工作:比如孩子特别想搬一个水壶,但是水壶又太重,这个时候你如果帮他去搬水壶,只会吃力不讨好,最好的方法是,把水壶换成杯子,让孩子搬到他想搬的地方,这样他就会比较有成就感。
3.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要碰”“别动”“安静”等词汇:孩子到了动手敏感期,总是想这里摸摸,那里摸摸,他们甚至想帮大人洗碗,通常这个时候,大人会拒绝孩子的帮助。其实孩子是在模仿大人的世界,他们有着很强的工作的欲望。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帮助,让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大声呵斥孩子。
妈妈们看到了吧,其实儿童是本能地喜欢工作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家长还像现在这样不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事物,那就像不让孩子说话一样,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当然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为他们进行什么特殊的准备,但是当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小手活动时,需要一些相应的物品来配合,比如各种适合孩子的生活用品。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妈妈们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了,千万不要再觉得孩子在“作妖”,当他们的小手做出充满灵性和智慧气息的举动时,他们就向这个世界发出了向往和渴望的信号。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文章图片
二、行走敏感期(0-2岁儿童的敏感期)
儿童的身体里仿佛有一个闹钟,将他体内保持平衡的能力唤醒,告诉孩子:你该学走路了!
心理学家说,人类可以站起来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阶段:做起来。
第二阶段:翻身,然后爬行。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让他抓住你的两个手指头,他就会用脚来走路,不过只是用脚尖接触地面。
第三阶段:能够独立站立,而且用脚掌着地,已经可以完成人的正常站的姿势,当然他还是需要扶着别的东西,比如母亲的衣服等。
第四阶段: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自己走路。
然而,所有这些都可以归因儿童的内部成熟过程,并不是我们大人教会了孩子走路。可大人是怎么做的呢?在孩子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大人总是没有耐心,喜欢抱着孩子走,或者把孩子放进小推车里推着走,甚至有一些家庭会给孩子买学步车,其实这些都是给孩子练习走路设置障碍,阻碍了孩子的自然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
1.不要给孩子走路设置障碍,他想走路的时候就走路,不要强行让孩子坐推车或使用学步车,相信孩子的力量。
2.配合孩子走路的速度,因为孩子的腿短而且力量没有成人大,成人必须配合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配合成人。
3.多带孩子去户外行走,看看他们喜欢的事物,比如树叶、昆虫等,这样就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当兴趣提高了,他们就能在户外行走更长的时间了。
我们成年人必须要意识到一点,孩子学走路是内在的一种力量,不是说超前训练就能早点会行走。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去满足孩子走路的愿望。比如他们想不停地爬楼梯,家长千万不要嫌烦,等他累了,他会要求休息的。成年人的走路是为了到达一个目的地,而儿童的走路仅仅就是走走,只是一种训练、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儿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而做的努力。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文章图片
三、绘画敏感期(3-4岁儿童的敏感期)
提到绘画估计所有妈妈都有共同语言,自从家里的小可爱开始喜欢画画后,家里的墙壁上到处都是他们的“佳作”,很多妈妈都很生气,有的还会打宝宝的手,告诉他们不可以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妈妈们转身去做点家务,孩子们就又开始行动起来了。
那为什么孩子们都突然爱上画画了呢?原来是孩子们到了“绘画敏感期”。到了这个敏感期,家长们该怎么教育呢?
正确做法:
1.引导孩子进行自由绘画:一般来说,孩子的第一次绘画是没有任何形状的,而且非常混乱,父母们可以问问孩子想画什么,并且指导孩子去画。慢慢地,孩子的画变得越来越清晰,能够看到他在图形观察中取得的进步。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2.引导孩子进行填充绘画:这种绘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是在“为书写做准备”。因为图形已经定了,孩子们需要去涂色,不一样的物品颜色不同,一开始孩子会涂得乱七八糟,但是随着观察力越来越强,孩子们会涂得越来越好看,也是对孩子观察力的一种锻炼。
3.引导孩子做泥塑手工:橡皮泥和超轻黏土是非常流行的教具。孩子们常常会做出让我们吃惊的作品,这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其实是个小小观察家,他们甚至会做出一些大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
如果各位妈妈们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到了“绘画敏感期”,千万不要阻止孩子去创造,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一个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上面的方式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让孩子由易到难开始去创作,这样她就不会一直停留在到处乱画的“自由绘画”阶段,他会对自己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于锻炼他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更为之后的书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爱翻箱倒柜、爱爬楼梯(不要怕,只是因为敏感期到了!)
文章图片
以上3个敏感期是非常典型的,但是同时又容易被家长忽略。比如“动手敏感期”不准孩子翻东西,“行走敏感期”没有耐心陪孩子散步,“绘画敏感期”只会训斥孩子在墙上画画。妈妈们扎堆在一起的时候,全是对宝宝的抱怨。但是如果儿童在敏感期遇到了障碍,无法正常发育,他们的心理发展就可能因此发生紊乱甚至扭曲。所以家长们必须重视孩子敏感期的引导。
如果想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进行教育,有三个原则,家长们一定要去遵守。
第一: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并努力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
第二: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第三: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因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
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上面的三个原则,在《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手册》里作者也做了详细说明,因为我们成人总是在用自己的节奏去要求孩子,处处压抑孩子,而上面的三个原则就是警惕我们成人一定要注意的教育节奏,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