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古代优质一流的碑帖——是没有比此更好的学书方法

写字的实用价值逐渐被电脑打字代替,但书法的艺术价值是无法被网络取代的;既然选择了书法的学习,就要选择最优的学书方法——临摹古代优质一流的碑帖——这应该是学习传统书法艺术的最好方法。
【临摹古代优质一流的碑帖——是没有比此更好的学书方法】选择一等的碑帖临摹,很可能只能取得中等的结果,如果选定一个中等的碑帖,可能只能取得下等的结果;选择下等的碑帖,就可能一无所获。就像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一样。
学习书法一般都是从执笔开始,循序渐进,描红、填黑、映格、跳格、脱格、单勾线、双钩线,或临摹当代书法家的书帖,都是初学者入门的一些传统的办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临摹优质的古代碑帖。如果是自己喜爱的优质碑帖的书迹(真迹、影印、刻拓本),以此作为自己学习的范本;从零开始,清空自己,按照隋唐楷书碑帖的笔画、结构、运笔方法临摹,那当然是最好的事了。
临写也叫临帖——是看着碑帖上的字,按照它的运笔、结构和笔意写到纸上;临写前要先聚精会神的审视这个字的笔画、结构,体会他的笔意、精神,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叫读帖。临帖前必须读帖,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要看到一个字的整体,要善于找特点,分析点画特点,找出规律,分析字势的长、扁、方等特点;分析结构的大小、长短、高低、争让、伸缩关系等特点。
摹,是用比较薄的透明的纸蒙在字帖的字上,用毛笔来复写;或用一种能书写的透明的玻璃压在字帖上,用毛笔来印写。
临和摹的关系怎么处理呢?临帖不容易准确的学到古人法书的间架、位置,而容易传达出古人写字的笔意、精神;摹帖容易学到古人法书的间架、位置,而往往失去古人的笔意、精神——像宋代书法家姜夔说的“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续书谱》)。临帖不容易准确的学到古人法书的间架、位置,而容易传达出古人写字的笔意、精神;摹帖往往失去古人的笔意和精神,而容易学到古人书法的间架、位置。——这是因为临帖前需要聚精会神的读帖,做到“意在笔前”,所以利于记忆容易进步;摹帖只是随影摹写,用心较少,所以不容易记忆和巩固。因此,初学时以临摹同时并进为好。
那么,临摹选择什么样的字帖呢?选法度森严、书法艺术鼎盛的唐代碑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褚遂良、虞世南、薛稷、徐浩、李邕。他们的书法是学习、继承各代书家精华,持续专一的、用一辈子的生命创造出的书法极品,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后人无可超越;他们没有给后人留下可以超越的任何余地 空间!——能够达到他们的水平,可都是当代二王、欧颜柳赵再生,算是烧高香了!
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一种字帖,做到形神兼顾。坚持临上几十遍、几百遍,坚守如一,持之以恒,一定会把字写好的;不要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今天学欧,明天学颜,后天学柳…这样下去是什么都学不好的!
拿起毛笔,写必临帖,并且死死咬住一家的一种碑帖,一直练到底,决不移情别恋,爱得专一不贰;
一切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七八糟地瞎胡练,都是浪费时间 精力而没有什么回报和效果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