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论谈之21

学校发展论谈之21
文章图片

学校发展论谈(读书笔记)之二十一(1201)

今天谈谈目标管理理论与学校目标系统建构中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
提起目标管理(Managing by Objectives, 简称MBO),人们很自然地想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因为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目标管理这个术语,并且提出了成型的目标管理理论。其实,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利用目标进行有效管理,在彼得·德鲁克之前和之后,都有一些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目标管理理论。
1.关于目标的早期研究
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开始,管理学家已经注意到了目标对于组织发展的意义。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其一般管理理论中非常强调制定目标对于组织的意义。美国管理学家林达尔·厄威克围绕组织目标的实践问题有很多论述。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在其社会系统理论中把共同的目标作为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2.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其代表作《管理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目标管理”这个管理术语,并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同时,他把“目标管理”作为自己代表作通篇的基调。这标志着目标管理理论的产生。
在这本著作的开始,在开宗明义地论述“管理工作的职责”时,德鲁克提到了目标管理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的意义。他认为目标来自组织的目的,继而提出“管理的具体职责就是想要达到目的先变成可能的东西,然后再变成实际存在的东西”。他强调“以有意义和有目的的行为来改变环境,这才是真正的管理。因此,管理织就意味着根据目标来进行管理”。
【学校发展论谈之21】德鲁克还专门论述了如何“通过目标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德鲁克认为组织中所有管理者的行为都应该指向组织的目标,为此组织必须“做出重大的努力”。他提出了在管理实践中使管理者背离组织的共同目标的三个因素,“第一个是管理人员工作的专业化;第二个是管理工作的等级性;第三个是各个层次管理者由于眼光不同、工作各异而造成的相互隔绝”。如何应对这些背离的因素?他认为不仅要通过目标进行管理,把组织中不同的工作练成一个“真正的协作体”,同时还要使每个管理者“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德鲁克看来“控制是指导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的能力”,“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有力的推动,想做得最好,而不是凑合过去就行了”。那么,到底根据什么进行“控制”和“自我控制”呢?“目标是控制的基础”,也就是说根据组织的目标进行控制和自我控制。
另外,德鲁克提出,在管理实践中,在确定组织目标之后,“要使通过自我控制进行管理变为现实,光是接受它,把它看成正确的和可取的还不够,还要求有新的工具和在传统的思想和实践上有深远的变化”。这种新的工具和变化是什么呢?德鲁克提出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者要对照目标度量他的工作和成果”,而组织则要“在组织的一切关键领域向管理者提供明确的共同的度量标准”,而且,“这应当是始终不变的做法”。另外一个是“对报告和工作程序的适当应用”,建立必要的报告、工作程序和表格,并依据它们最为方便和有效地做事。
应该说,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的部门目标和每个成员个体目标的有效方式。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使抽象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的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

学校发展论谈之21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