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给元宇宙投资浇一盆冷水( 二 )


一篇发布于中国专业IT社区CSDN的帖子也指出:
以一场40万人口的赤壁之战估算,至少需要10-40Tbps带宽单地图服务器,才能支撑这么多人在虚拟世界同时在线,这意味着当前的服务器带宽至少需要提升十万倍,按照摩尔定律估算,需要34年的时间,考虑到这二十年网络服务器性能只提升了2-5倍(腾讯2020年有100万台服务器,100T输出带宽,平均每台100M),实际实现这样的场景,至少还需要50年以上。
这也是技术圈当前普遍的一个共识:
较为粗犷、简陋的元宇宙世界,10年内基本可以实现;
更为生动、细致的元宇宙世界,需要30年时间打磨;
而投资人们所描绘畅想的那个技术完备、体验酷炫的元宇宙,没有50年不可能实现。
参照当下完备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往前翻50年,1969年,世界上第一块网络才刚刚在美国诞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最乐观的投资人,也不会认为投资互联网是一门好生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被铺天盖地的元宇宙风口洗脑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
真的做好了持有元宇宙投资10年、20年乃至50年的准备了吗?
即便是真的有信心长期持有,参照1969年至今的互联网企业兴衰,现在重仓的这些企业,又真的能有几家,能有幸见证数十年后元宇宙市场的爆发呢?
“人与世界”不需要元宇宙重构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理念层面的矛盾,也在阻止元宇宙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模样。
正如Playable Worlds CEO 拉夫·考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困扰“元宇宙”发展的并非仅仅是技术难题,还包括商业与社会层面的挑战。
首先,如果没有像HTTP这样统一的“元宇宙协议”,未来的“元宇宙”将成为一个个孤立存在,用户只能局限在某一个商业公司开发的“元宇宙”里,而无法与其他“元宇宙”用户进行互动,这几平和万维网协议出现前的网络世界没有差别。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期待一个“包容万物”元宇宙平台。
在微软宣布收购动视暴雪的电话会议上,微软CEO纳德拉就提到,“没有单一的集中式元宇宙平台,也不应该存在,我们必须支持许多元宇宙平台。”
纳德拉的观点,可以说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大IP公司的主流态度。
无论是互联网世界,还是元宇宙世界,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数字和信息技术之上的中立底层框架,而无论在哪个世界里,优质的内容和IP都是稀缺资源。这也意味着,相比贡献IP,创造元宇宙世界的繁荣,搭建自己的“小型元宇宙”,短期来看更符合企业们的利益诉求。
宇宙|给元宇宙投资浇一盆冷水
文章插图
在元宇宙世界里,像这样的故事和案例还会有很多,不同于用户预期的“自成世界”,初期的元宇宙,更多还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投射。
尽管人们期待,虚拟世界可以弥补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东西,然而区块链金融去中心化失败的案例已经向人们暗示了这一点:
技术无法变更现实世界的规则,包括金融、政治、法律与社会关系。
这一点,在此前被大肆炒作的“元宇宙社交”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从产品层面来看,元宇宙虽然拓展了传统社交媒体的场景,但并没有解决当下社交媒体所面临的诸如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等问题,甚至还会持续放大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
此前,被Facebook寄予厚望的大型开放式虚拟社交世界Horizon Worlds,自公测以来,就一度深陷“性骚扰”的丑闻风波。有多名女性用户已经向Meta提交报告,表示在体验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陌生玩家不同程度的骚扰和言语侮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