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还是不润(这是个问题)

这是IC男奋斗史的第6篇原创
关注公众号【IC男奋斗史】,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润还是不润(这是个问题)】本文1733字,预计阅读5分钟。
美光科技这家公司在过年前后这段时间出圈了,如果只是解散上海研发中心100人以上的DRAM设计团队,应该还不至于这么出圈,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美光给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技术移民美国的资格,这戳中了不少吃瓜群众的嗨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光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随着国内半导体行业快速崛起,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发展势头强劲,比如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嘉合劲威等,他们花费高薪挖各种人才,美光这种国际存储芯片巨头的人才流失不少。美光可能担心其核心技术随人才一起外流至国内企业,索性直接解散团队。
中美贸易战持续发酵,美国国内也开始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拜登政府正积极推动美国国会批准通过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以促进芯片生产、支持美国本土的半导体研发。据最新消息,该法案已获得美国众议院通过。这势必会吸引美国企业迁回一部分研发团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芯片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未来这些外企可能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把研发团队迁往印度、东南亚等国。
作为芯片行业从业者,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趋势?未命名公众号记录大时代浪潮下,一名IC工程师和他的贤妻军师在魔都的奋斗历程。公众号
对于美光DRAM设计团队的40多位核心研发人员,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大时代背景下,在爱国情怀空前高涨的社会环境中,吃瓜群众主要讨论焦点就在于他们究竟该不该润。
不管润不润,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国内芯片企业肯定求贤若渴,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给出的待遇一定超乎想象,根本不愁找工作。他们究竟是留下来加入国内芯片企业,还是技术移民去美国工作生活?润还是不润,杰哥不想用爱国情怀来道德绑架,是人都会趋利避害,相信他们都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但杰哥也想给一些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
近几年,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对立,尤其是疫情之后,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环境大不如前,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工作生活。这个时间段选择技术移民美国,可能不是一个好时机。
另外,半导体行业在美国已经是成熟产业,发展已经进入稳定期。英特尔、高通、美光、德州仪器、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占据了各自领域的主要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在这些企业中,一个萝卜一个坑,晋升空间小,华人技术移民过去大概率一辈子最多只能做个技术专家。
同时,美国就这么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意味着跳槽的机会相对而言会比较少。不过最近几年,互联网企业造芯已经成为了一股新潮流,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芯片行业,这也给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美国的芯片从业者来说,互联网企业起到了鲶鱼效应,跳槽选择变多意味着收入也会猛涨。
而国内半导体行业却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薪资待遇,都在快速增长。2021年国内新增芯片设计企业2810家,比2020年增加26.7%。从2018到2021年,新增芯片设计企业连续4年超过1500家,而且增速还在继续加快[1]。国内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投身芯片行业,包括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要么自己成立芯片公司,要么投资芯片初创公司。除了互联网公司,手机厂商如小米、oppo、vivo,汽车厂商如比亚迪、吉利、蔚来也都加入了造芯大军。
目前外企的薪资水平已经被国内芯片企业全面超越。从2021年应届生秋招市场来看,很多国内芯片公司给应届生开出的总包超过了外企。而资深芯片研发工程师从外企跳槽到国内公司,总包涨幅基本都在50%以上甚至翻倍。
对比国内与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发展情况,国内还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初创企业占主要部分。国内半导体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紧急更加迫切,提供的薪资待遇与晋升机会也更多更好一些。作为从业者,我们的机会与选择也更多。
杰哥知道,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研发水平跟美国比,差得实在太多太多。但是杰哥相信,假以时日,我们国家一定可以赶上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我们每一个芯片研发人员,都是这历史潮流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引领者,杰哥相信,中国的芯片史会铭记我们。
对于现阶段所有留在外企的小伙伴们,杰哥建议大家趁着芯片行业的风口早点选一家有潜力的国内公司,占一个好坑位。不要等到你所在的外企要裁员了,才出来找工作。因为环境时刻在变化,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到时候你就只能被动选择。
当然,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杰哥只是想从大环境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分析的思路与角度。最终如何选择,还是得结合自身因素实现利益最大化。
全文完。
关注公众号【IC男奋斗史】,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考文献:
[1]【更新】ICCAD 2021 魏少军报告官方发布:https://mp.weixin.qq.com/s/yi...;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