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二 )


正所谓物极必反,自2018年Q4季度开始,联想+摩托罗拉的海外市场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飙升至3%。
至2021年Q2季度,随着LG的退出与Moto G Pure等设备的发力,据权威数据统计机构显示,联想 + 摩托罗拉凭借12%的占有率,成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大品牌。
那么,在笔记本赛道中风声水起的巨头们,为什么在手机赛道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呢?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文章插图

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图片来源自网络)
失败共性:在软件层面,笔记本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存在很大不同,笔记本厂商并不需要为自己的硬件设备开发/更新UI。
而原生的Android系统,在很多使用场景中,都与用户使用习惯大相径庭,加之必要的CMOS调教,想要在日新月异的手机市场竞逐中获得用户的青睐,产品的个性化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更加暴露出笔记本厂商在手机领域的品牌认知度、研发成本存在的短板。
上游影响:包括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在内的品牌,在笔记本领域个个都称得上是大佬,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和上游芯片等等配置厂商也都有非常深度的合作。
但与笔记本大相径庭的是,手机与笔记本在芯片等重要的配置上,完全是不同的上游厂商在供应,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关系显然不如笔记本的上游厂商,在上游芯片上的话语权显然也不如其他手机品牌。
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用更复杂的x86架构的atom支持ARM架构的系统,是可能的。而想以简单的ARM指令集兼容x86的程序,英特尔Atom无论在当时的软件还是硬件层面,都是不可企及的。
思维模式:笔记本厂商的固有模式中,“拼装”是个约定俗成的现象,在固有的模块中,强劲的CPU、性能出色的GPU、稳定的散热便组成了产品的核心构架。
当首批产品流入市场后,除了这些被摆在台面上的表象,CMOS、屏幕等在笔记本产业链中重视度有所欠缺的模块,一跃成为最容易引起用户诟病的导火索
而笔记本厂商想要继续以“拼装”的形式做手机,供应链则成为了继软件之后的又一痛点。
虽然手机和笔记本都属于制造行业,不过两者在资源配置以及渠道上都不是很共通,因此笔记本厂商想要在手机上面有所成绩,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文章插图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文章插图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文章插图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文章插图
【 智能手机|深度丨世界级巨擎手机梦碎 细数笔记本品牌移动化大败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