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1 GC垃圾回收的原理 其实垃圾回收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判断出死亡的对象,然后清除死亡的,留下存活的即可。那么怎么判断对象已经死亡呢?常有的有以下两种:
1)引用计数法(Reference Counting):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1;当引用计数为0时就会被回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循环引用:如下图,当实例化A时,A会持有实例B,B会持有C,C持有A。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如果需要回收A,除了释放初始实例化引用,还需要释放C的引用。但是由于ABC互相引用,所以就造成谁也无法释放。主流的垃圾回收都没有采用这种判断方法,因为需要额外的工作来解决它(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智能指针)。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文章图片

2)可达性分析算法(Reachability Analysis):在JAVA虚拟机中就是通过可达性分析法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思路是通过“GC Roots”的对象(可以认为是确定固定存在的对象)作为起始点,然后从这些节点开始遍历所有引用链,如果某个对象没有GC Roots直接或间接的连接的话,这个对象(白色节点)就被认为程序中不再使用可以被回收了。如下图: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文章图片

2 垃圾回收的几种算法 标记清除:其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所有死亡的对象,然后把所有死亡的的对象进行清除操作。如下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种回收算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造成很多的不连续内存碎片,这样一来,如果需要创建稍微大一点的对象,就很可能无法找到足够大的内存空间。这就需要整个再进行一次标记整理来解决这一问题(耗时耗力)。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文章图片

标记整理:算法分为”标记-整理-清除“阶段,首先需要先标记出存活的对象,然后把他们整理到一边,最后把存活边界外的内存空间都清除一遍。这个算法的好处就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但是由于整理阶段移动了对象,所以需要更新对象的引用。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文章图片

标记复制:算法分标记-复制两个阶段。首先会标记存活的对象,完成后,该算法会把存活的对象都复制到一块新的空内存里去。最后将原来的内存空间清空。过程如下图,这个算法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很大的内存(实际用的,用于复制的内存空间),同时如果存活的对象非常多的话,标记和复制阶段都就会很慢。同时也涉及到了对象位置改变需要更新引用。尽管看起来问题很大,但是根据分代理论:弱分代假说里大多数对象生命周期短,这种情况下标记复制就很适合了(复制的存活对象少)。至于内存消耗太大的问题,java虚拟机通过将新生代分为一个Eden区与2个Survivo区,其中一个Survivo区用来复制,这样一来极大得提高了内存空间利用率。
【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GC垃圾回收的原理和涉及的几种算法
文章图片

本文由博客群发一文多发等运营工具平台 OpenWrite 发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