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互联网公司裁员(1-2月裁员清单)

大家好, 我是公众号: 漫步coding 的作者
2022年刚过去一个半月,已有14家公司裁员...... 下面为未经证实消息。早上看群聊阿里和腾讯也在准备裁员...
1、微博裁员(2.17)
新浪微博裁员开始。经多方面与内部人士获取信息,相关情况如下:
坐标北京,批量约谈已经于本周开始,有多位员工已经谈完并签署协议;
目前人均有N+1,但本次被裁将无年终奖;另有工作10年的哺乳期员工也在优化范围内,而且赔偿同为N+1;
本次裁员绩效为D的员工全清;
前不久微博新HR负责人上任,本次人员成本的优化可看作“新官上任三把火”;
约谈还在进行中。
先前的一些公司裁员消息都会上微博热搜,这次还会上吗?
2、小电充电宝裁员(2.17)
杭州共享充电宝公司——小电充电宝开始裁员。
据员工亲身叙述:本次裁员无赔偿,HR会以离职证明写辞退、后续背调为由让员工主动提离职。
本次裁员产品、研发、运营、KA多部门都有涉及,当地线下团队已经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小电充电宝曾在去年申请上市,并且失败了。现在看来上市失败可能确实影响了公司的财务状况。此外行业另一巨头怪兽充电虽已上市,但市值已下跌近八成,坑苦了投资人。
曾几何时,共享经济受到了资本的无限青睐,车可以共享、充电宝可以共享、雨伞可以共享、甚至机器人女友都可以共享。但当市场回归理性,当价值开始经受实际考验,共享经济的光环正在迅速退却。
但无论行业多不景气,裁员不给赔偿都是不厚道的。
4、小米裁员(2.14)
手机部硬件、应用商店、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部等部门均有员工收到N+1礼包
【13+家互联网公司裁员(1-2月裁员清单)】互联网硬件巨头小米开始裁员。经多方面与内部人士获取信息,相关情况如下:
裁员指标已分部门下发,并且开始约谈;
地区上北京为主,手机部硬件、应用商店、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部等部门均有员工反馈收到离职约谈;
本次有N+1补偿,公司通知后给员工2-3周时间准备;
绩效为C的优先优化,但也有绩效为B、B+的员工收到了N+1大礼包;
大部分部门开始重组合并,比如有品和中国区合并;
本次人员优化被多数人看作公司“all in汽车”的重要举措,节流的资源都为汽车让步;
裁员比例分部门不同,有的部门15%,平均大体在10%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米裁员的时间发生在年终奖之后,年终奖+N+1,员工福利没有丝毫克扣。
相比之下,近期很多公司的裁员都发生在了发年终奖之前,给员工“巧妙”地避开了年终奖。
冲这点给小米点赞。
5、滴滴裁员(2.12)
两轮车、网约车、货运、中台、总部+区域,总体裁员比例约为20%
滴滴出行裁员还是来了。经多方面与内部人士获取信息,相关情况如下:
裁员指标(优化指标)已开始分部门陆续下发,有些部门已经开始谈了;
裁员从总部研发开始,两轮车、网约车、中台等部门均在优化范围内,其中两轮车更严重;另已有网约车研发表示于本周三被裁;
货运从产研开始第一批,城运服重灾区,与此同时杭州裁员的N是杭州最低工资的三倍(非月薪全额);
本次裁员补偿N+3,2021年终奖将不发放,考虑到B的基准线是3个月,实际裁员补偿相当于N;
造车和国际化部分目前还不在范围内,基本无波及;
本轮“优化”实际从春节前已经开始,1月末有员工表示收到“大礼包”,当天聊、第二天走;
多说两句,尽管裁员不算好事,但在近几个月裁员潮中,滴滴算是做的比较好的了。原因有三:
第一,自2021.7起滴滴app下架至今已经有7个月时间,7个月的用户0新增,意味滴滴的DAU长期在下行(不可能没有人卸载)。用户数据走低意味着交易量走低,这种条件下市面很少有公司能一直坚持下去,7个月才削减人力成本算是不容易的。
第二,滴滴长期亏损严重,本来就没利润。2021前三个季度滴滴亏损491.63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用长视频来对标一下,爱奇艺十多年一直在亏损,而爱奇艺2021前三季度净亏损17.34亿元,滴滴大概亏损了爱奇艺的20-30倍。考虑到爱奇艺的大裁员规模,滴滴的裁员可以理解。
第三,很多公司在年末发年终奖,卡在年终奖前裁员的公司也不少,但通常裁员补偿都是N+1,N+2以上的并不多。滴滴的N+3虽然变相少发了1个月(N+1+B绩效起的3个月),但也算一笔稍有良心的补偿。
6、好大夫开除哺乳期员工(2.10)
好大夫近期发生了一件事:哺乳期宝妈员工发烧38.5度,请假公司不给批,而后其于下午3点21分在公司大群反馈了问题,希望能获得帮助。
当日晚8点,该名宝妈再次在工作群里发了信息,而后被群主光速撤回并踢出群聊,而后企业微信查无此人。当天被光速离职 。
此外,有其他好大夫员工也称遇到过类似的遭遇:“之前高烧39度公司不给请假,说做了核酸阴性没事,要感染都感染了。”
“发烧都没事“这种言论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可能是我们对于一些公司的价值观还不了解?
无论如何,好大夫开出哺乳期员工已经违反了劳动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哺乳期内强行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为。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除了开除哺乳期员工外,员工还分享了公司的更多操作:
“原定于年底发放的年终奖,今年将延期至四五月份发放”
“公积金从两年前的12%,改成了5%”
“员工工时从10-7-5,变成人均工时11小时,如不满足会被单独谈话”
7、字节战投部门裁员(1.19)
最新消息,字节跳动迎来组织调整,将战略投资部一锅端掉。
事发时间是昨晚,内部员工称公司连夜裁撤了百人规模的战投部门。
本次部门裁撤,猜测与近期的“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关,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今后可能面临更严苛的监管。
此外,联想到前不久腾讯减持了京东和sea,大厂们是不是在相互“抄作业”?
8、叮咚买菜裁员(1.14)
经多位内部员工证实,叮咚买菜近期进行了裁员优化。研发运营都在优化范围内。
不少试用期员工成为目标,在6个月即将转正的时候遭到裁员,并且没有赔偿。
正式员工赔偿为N,非N+1,也正是因为赔偿问题没谈拢,有被裁员工表示会进行劳动仲裁,还有员工称被保安架了出去。
分享一名员工的自述:“周三下午六点毫无征兆的被hr叫去谈话,说试用期还有三天,不给转正。hr以数据安全为由要求当天离职并威胁要么主动离职否则履历会写试用期不通过。本人在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半个小时光速离职”
但也有强势员工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argue的时候,4、5个人坐我对面诋毁我,有hr,还有我leader,还列出好几项我不满足的条件,说一条我怼一条,手机就放在桌子上录音。最后成功argue到了赔偿。”
这是典型的“一地鸡毛”式裁员。
9、爱回收裁员(1.14)
内部员工证实,爱回收开始批量裁员。
本次裁员有N+1,北京上海都有涉及,当天谈完当天签。
值得一提的是年终奖时间将至,本次被裁的将与年终奖无缘。
爱回收曾3年亏损14亿,依靠于2021年6月上市成功“回血”,而如今只过了半年多的时间市值又下降近70%(从37亿美元变成13亿美元)。
这么快就没钱了吗?
10、拉勾网裁员(1.12)
互联网招聘独角兽拉勾网迎来裁员。
本次裁员涵盖了公司最重要的两条业务线:招聘线和教育线。两边裁员同时进行。
据内部消息,招聘线以缩紧规模为主,产品运营研发有所涉及;教育线则是全方位裁员,CTO、讲师、各种领导均裁员,班主任团队全军覆没,甚至财务岗位都有裁员。
拉勾曾经的估值达到2亿美金,并在2019年就计划赴美上市,在互联网行业中名气响亮,属于口碑与心智TOP3的招聘平台。
而现如今与拉勾裁员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锐玩家BOSS直聘一直在高歌猛进。后者市值已达148亿美金市值,相当于70多个拉勾网。
上述现象很好解释,在线求职招聘本来已是存量市场的博弈,BOSS直聘的体量不断提升,势必让其他竞品体量下滑,拉勾也一定不是唯一受影响的一家。
大胆预测一下,智联和51job什么时候会裁?
11、快手裁员(1.12)
快手本周仍在发起新一轮的裁员,海外事业部多位技术通知被裁,下周就得走。
12、爱奇艺裁员(1.12)
爱奇艺同样有爆料称本周有新的裁员在部分team发起。
看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一些大厂为什么裁员会持续这么久,为什么还没裁完?
在此表达一个委婉的观点:裁员往往是为了提升组织效率,当组织效率低下时通过人员优化重拾活力。但如果企业当前的效率低下到连裁员都效率低下,此时的裁员对于组织提效还有多大用处?
这个组织是否还有救呢?
13、拼多多裁员(1.08)
近期有多位拼多多员工证实:有内部同事收到了离职套餐后迅速走人。
所有人的形式类似:当天通知当天就走,N+1赔偿为主。
而且,用内部员工的话说:“HR不给你考虑的时间,不签字不准回工位,签字前上厕所也有HR步步紧逼。”
(“步步紧逼”有些让人联想到“抢手机”、“守边疆”的味道?)
14、有赞裁员(1.06)
SAAS平台提供商,年入十亿+、估值百亿+的有赞科技开始裁员。
与市面上普遍的“暗箱操作”式裁员相比,有赞的本次裁员稍显不同,裁员被写进了公司的2022年OKR里。
在公司O2KR3中,清晰的写着:直营一线销售之外的整体人数全年减少一定比例,优化目标管理和迭代机制把精力保证在核心目标上,减少协作链条和职能模块,保证行动力和效率。
上面的意思很直白了:
会裁员减人,除了一线销售都要减,不管你是技术还是非技术
裁员人数不会少,因为常规的末位优化压根不会写进OKR里
关于有赞的裁员消息,并非今日首次传出。在2021年12月有赞上市失败时,就有员工预测公司下一步就会裁员。从当前来看此条预言非常之准确。
12月同期也有研发表示被裁,且没有拿到赔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