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一个核心,两个要求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笔记的书籍--《涂鸦笔记》和《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下简称《方格笔记本》)。
两部书籍分别阐述了相应的笔记工具和方法,阅读梳理时,有不少新认识。
其实,在这过程中,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个笔记方法有多好用,而是两位作者对笔记认识的共通性。


笔记的一个核心,两个要求
文章图片
本文的手绘笔记

对于感受比较深的观点,我把它归纳成:一个核心,两个要求。

首先,先讲两个要求。第一,视觉效果。
在《方格笔记本》中,作者解释优秀人士选择方格笔记本的重要原因:

这是因为方格笔记本中的横竖线设计便于画图、画表。加上图、表后,笔记的视觉效果增强,让人一目了然。
而《涂鸦笔记》中首章中心句就是:
涂鸦笔记是内容丰富的视觉笔记,混合了书写、绘画、手绘版面设计、形状,以及诸如箭头、方框、线条等视觉元素。
根据我们多年的笔记经验,也很清楚:视觉效果,至关重要。颜值是吸引眼球的第一个闪光点。
有时贯彻“我的笔记,我做主”的想法,随意记记,像爆米花一样,炸到哪记哪,结果再想看,却兴致缺缺。记录的时候很潇洒,再用时眉头如沟壑。
再有时,虽隔行写,懒点直接用黑笔画重点,返回看时,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时“一张图就胜过一行字。”或图标,或图表,或图框,小小元素的添加,一下子使笔记有了生气。而排版修改下,适当断舍离,可读性和可观性,马上升了好几个等级。就好像一个平时其貌不扬,有潜质的女孩,捯饬捯饬,回头率马上蹭蹭蹭地往上涨。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技巧再里头。捯饬的技术也是有讲究的。
除此之外,想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最本质的是展现出逻辑思维和结构。有序地将信息传递出来,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尤为重要,但需要不断的实践。
第二点,是再现性。
笔记的生命线是“再现性”,这是记笔记的最终目的。
无论是哪一位作者,都强调了笔记的再现性。而再现性不仅包括知识,还有当时记录的氛围和心情。
涂鸦笔记是通过图和文字来传递和储存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结合了自身经历进行叙述。
而《方格笔记本》提出,让重点内容像漫画式似的故事呈现在眼前,同时还能让读者体会到记录者当时的积极和热情。
而我之所以觉得笔记的再现性有感触,是因为平时的复习经历。完成笔记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不同时段去回顾,知识链接明显是有区别的。当然越近越清晰。放置越久,越难有同时在线的感觉。再拖点,就有些陌生了,甚至产生了第一次学习的感觉,效率自然不言而喻了。
那最后一个核心是“用”,包含两个意思:有用和利用。 《涂鸦笔记》的作者让读者记住的一句话:“涂鸦笔记是拿来用的。
非常赞同。这点对笔记的定位很关键。我们有时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追求美观,有可能跑偏了,全部放在“记”,而忽略了“用”。但最终笔记都要回归到“用”上。
我之前在学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笔记时,时常拘泥于一些细节。但发现,思考得越多,画得越少了,反而越直接了当。于是兴冲冲地跟老师分享,而她的答复让我豁然开朗。
【笔记的一个核心,两个要求】“有用是最终的衡量标准。”

我觉得,“有用”包含的意思是,笔记要是有价值的。只有第一关先过,第二关--“利用”才是高效的。
好不容易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笔记技能,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是将它束之高阁,而是让它接地气,能随时拿来用,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因此,无论是努力达到哪一个要求,最终要以“用”为核心展开。这样,做笔记时,也会轻松一些,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断舍离。
总而言之,笔记以“用”为心,追求颜值和完美出镜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