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妹子说,她知道日期,完全因为课程表的缘故。
我搭腔:我以前也知道,因为写日记,现在不行了,因为不写了。
妹子说,写日记她坚持不下去,有一次回看,发现都是负能量。
『可你把负能量释放出来了,你本人就不会那么负能量了啊。』
自从断了日记后,整个人的负能量就增多了不少,开始怀念过去记日记的习惯。
最难的时候,最累的时候,最孤独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陪着你,虽然它不会说话,没有情感,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你脆弱的心灵最舒服的慰藉。
想要重拾这个习惯,显得那么难,要么提笔忘字,要么昏昏欲睡,要么忙于其他,要么懒得动笔……
借口多于动力。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于是,冥冥之中,又丢掉了一个知心恋人。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文章图片
R原本是二线城市的老师,因为情感变故心灰意冷,回到三四线城市教起中学生英语。
当初明明受不了大城市的快节奏,看似丰富的文娱活动,几乎都没参加过几个,别说演唱会了,就连画展、音乐剧都没去过、听过。
回到三四线后,开始贪恋城市的咖啡香气。
可小镇没有进口的南非阿拉比卡,连香滑的拿铁也只能去超市买雀巢速溶。
整个小镇没有一间图书馆,和她相仿年纪的人,几乎没有。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文章图片
她对我说,在城市的时候,总觉得步伐太快,灵魂跟不上,可真回到了小镇,却发现根本无处安放灵魂。
我苦笑一声,你丫就是欧洲文艺片看多了,以为到处都是普罗旺斯呢?普罗旺斯也有农民的好伐?橄榄油可是当地特产。
《普罗旺斯的夏天》中乡下土哥对城里来的小伙和她姐妹说,巴黎有什么好的?
小伙说,巴黎当然好了,可以看球赛,逛博物馆……
结果被土哥一棒子打回:只有我们这种人会去看,你们本地的根本不看。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文章图片
我说,你以前也没怎么去过啊?
R:那是因为没时间,我有时间还是可以看的,现在绝对是有时间也没得看。
扎心了吧,老铁?
生活的烦恼,好像总是来源于欲求不满。
有梦想的时候嫌累,没梦想的时候嫌闲。
过个日子,就你事多。
我们还把这种情愫美其名曰:上进心
人怎么能没有上进心呢?
多可耻啊!
安贫乐道这种古老的思想,早已随着它的创始人埋到地下变石油了。
《国民大生活》里,郑恺在上海的新店开张,他致辞说,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仿古生活。
被袁姗姗的妈妈强烈抨击,这个想法简直荒谬!
是啊,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基本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变成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单个人又怎么能倒退呢?
你进,永远没有到头的那一天,你退,一步变千万步地陷。
多少人是被生活推着前进的?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文章图片
朋友说,必须要买房。
『为何?』
『不然少说每年要给房东交四五万,不如交给自己。』
『那自己还房贷少吗?』
『不少啊,更多了,但是最后落了个房子。』
半晌,他自己掂量着说完了下半句:『自从还房贷后,什么梦想都没了,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买太贵的东西,生孩子也要考虑着能不能养得起,更别提二胎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鸡汤,或者不喜欢看鸡汤的,也不一定喜欢看严肃文学。
可能是因为人艰不拆吧。
扎心这种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
《北上广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那篇文章里举了个例子,毕业后去上海拼搏梦想的同学,在五年后,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或者说,是城市的无情淘汰。
父母催他回家,时间这把无情的刻刀或许没把他雕刻成可怕的中年人模样,却不意外地磨平了他心里那些锐气。
时间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
回家后,同学认真相亲、按部就班工作,仿佛没离开过家乡,过去一切从未发生。
可你能知道,那五年时光,是他对梦想最深的眷恋,还是难以启齿的羞辱?
到老了,你在夕阳下对儿孙说(看,那是我曾奋斗过的地方!)
文章图片
狗子说,25岁,我们一起去做国际义工吧?
我说,好。
这样以后老了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骄傲地对孙辈说,看,你奶奶当年辉煌过!
我斜睨她,得了吧你,还孙辈,连个男朋友都没有,还是赶紧找一个吧!
我们相视一笑——
在屏幕两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