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中,有则故事,讲的是自杀干预。一个人站在楼顶要跳楼,从直觉来说,大伙会觉得应该如此:劝他想想自己的儿女,想想家人,他们都在看着你……他听完就跳了。这是个事与愿违的方法,因为人们越跟他说家里人的期许期望,他越会觉得有负罪感,内心会彻底崩溃,就只能喊着“我对不起你们”“来世再报”流着眼泪往下跳。
心里专家说,自杀干预的时候,你要告诉他那个后果,让他知道跳下去是很难看的,还有可能半天都死不了,非常痛苦。要让他想到这个糟糕的结局和过程。他说那不跳了,上吊去。你就告诉他,上吊要经历30+分钟的严重痛苦。他说那割腕。你告诉他,割腕自杀两个小时都死不了,这是有数据的。他说,我朝我脑袋开一枪。你这时要说,行,去吧。
为何此时说行?因为他找不着枪。在找枪过程中,他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我还能干点事,死都这么麻烦,不死了。
人们经常会做些事与愿违的事。比如,19世纪70年代美国因汽油短缺而进行汽油管制,结果是越管制越缺,最后放弃管制,汽油供应反而正常。家庭教育,孩子不愿读书,棒子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下手重是为了孩子好,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叛逆,成绩越来越差。演讲时面对众多观众,提醒自己别紧张别紧张,结果虚汗直冒,第一句话后就忘了第二句。还有工作中,诸多“好心办坏事”。
我们的想法总是美好的,但这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自以为。一件事的背后逻辑未必能靠直觉感知,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严谨推理和实践验证。
【事与愿违】通过这故事,我还想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还有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的,人是生活在关系之中的。人与他人建立了互动的关系,找寻到生命的意义,那么再苦再难,他也会去尝试面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