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孩被送戒网中心,回家后“杀”死妈妈(教育悲剧何时休())
作者 | 朱雪琴 幸福双翼资深导师
文章图片
最近,看了《今日说法》的两期节目,心情无比沉重。
节目的名字叫《深渊》,关于一个家庭因为不懂爱和教育,最终把孩子和家人都推向无法挽回的悲剧深渊。
第一期节目,就呈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悲剧结局:刚从戒网中心回来的16岁女孩,绑了自己的妈妈作为要挟,问爸爸要5万块钱,在好几天的对峙之下,失控致妈妈死亡。
在这场悲剧里,愤怒的女儿,被绑的妈妈,缺位的爸爸,这三个人都让人扼腕叹息。
而这场因爱生恨、毁灭式报复的悲剧中,其实深藏了家庭教育中的两大悲剧。
文章图片
悲剧1:爱的连接切断
案发后,女孩被逮捕,随着女孩的回顾,她残忍暴力背后,展露的是一颗从小就缺失爱和温情的心。
爸爸教育比较简单粗暴,妈妈相对温和耐心,但女孩自首之后的很多细节,都让人感叹:每一个内心爱有缺失的孩子,心底都埋藏着一颗愤怒和恐惧的炸弹。
“虽然我妈当面都跟我说好,但回头跟我爸一合计,就变卦了。”
“对我冷暴力,经常打我。”
“他们不尊重我,我不跟他们说话,就觉得是我朋友的问题,干预我交朋友。”
最让女孩愤怒和耿耿于怀的是,父母之前强制把她送到一个戒网中心,长达几个月。
女孩说,在妈妈死亡前,爸爸按照约定转了钱给她,但她不敢开门让爸爸进来,因为——“害怕他们再找人把我强制送到网戒中心”,从而也耽误了最后可能救回妈妈的机会。
在女孩绑了妈妈之前,因为交友和上学的事情她和爸爸妈妈有了冲突,冲突后,爸爸说:“就不该把你接回来!”(指从网戒中心接回到家)
这句话进一步激化了女孩心底的愤怒,案发后,她告诉警方:“我就是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我在里面的感受,她(妈妈)只体验了几天,我却体验了好几个月!”
案发后,女孩逃离现场,给爸爸口中让女孩变坏的朋友留了语音,语音中,她表达了自己失手后的害怕、绝望,随后又说:“我绑错了人,如果被杀的人是他(指爸爸),我肯定不后悔。”
在案发前,女孩跟小姨的微信交涉中,女孩说:“我这样对她,不是因为她是我妈,而是因为她是陈刚(爸爸)的妻子。”
再加上,爸爸在女儿绑了妻子之后,一直认为女孩是在要挟自己,始终不肯松口给钱,只是间接观察,连沟通都是小姨从中协调。
当女孩发现妈妈前几天偷偷写纸条给外面的爸爸,觉得妈妈很虚伪,愤怒之下不给妈妈吃喝,这才有了一个多星期之后,妈妈因为长期没有进食,且全身被紧紧捆绑无法动弹、血液无法循环,最终死亡。
在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里,有一个最核心的关键:家庭之间,爱的连接的缺失。
从小到大,没有正向的肯定、欣赏,没有爱的表达和连接(至少孩子的感觉是这样,或许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很爱孩子了);
当发现孩子不服管教时,把孩子推出去,送到戒网中心“改造”,彻底切断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也是激起孩子心中愤怒和仇恨的关键事件。
从戒网中心回来后,孩子跟朋友、健身教练聊天,商讨未来学习计划(去体校,不想继续回高中)时,爸爸没有任何了解,一口否定,成了孩子绑架妈妈的导火索;
孩子对妈妈各种拳打脚踢,还有电棍、皮鞭等残酷的行为,大都是她在戒网学校学到的方式......
文章图片
爱很少在孩子心底流淌,再加上自己被父母送到残忍的戒网中心的愤怒和绝望,以及自己想要逃离现在家庭的计划被否决,新仇旧恨之下,女孩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当爱缺位时,恨就会占据心头,当恨长期得不到疏解和流动,愤怒之下很多失控的、非理性的行为就会发生。
无数家庭悲剧,都发生在情绪波动之下。
而情绪的看见、觉察和平复,都只能来自发自心底的爱。
只是,太多时候,父母用自以为的爱(唠叨、说教、控制、打骂等),给孩子,而这些“爱”没有跟心灵连接,孩子无法感受到。
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批评、比较、被挑剔,久而久之,当孩子力量大了,就会用抗议甚至极端的行为,来表达不满。
【16岁女孩被送戒网中心,回家后“杀”死妈妈(教育悲剧何时休())】
如果父母早些觉察,早些改善自己的沟通和爱的方式,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庭成长的契机(点此查看:15岁男孩怒吼“都别活了”,妈妈崩溃:再这样下去,家就完蛋了)。
当父母没有觉察,只把问题推出去想借助外力改造孩子时,一切无解,甚至悲剧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悲剧2
底线意识极度缺乏
在这个悲剧中,还有更大的一个缺失,就是孩子父母对于底线意识的极度缺乏。
在悲剧发生之前,孩子其实已经有过一次绑架妈妈的做法,节目中一开始的那段视频,也是她第一次绑架妈妈时录制的。
那一次,要钱未果,爸爸关闭手机不理她,她最后放了妈妈,但放之前,她用刀划伤了妈妈的腿。
其实,这已经是非常危险且超出安全底线的行为了,但爸爸妈妈觉得孩子还小,这种事也不好让别人知道,甚至连亲戚都没告诉。
案发后,警方前期调查时,家人没有一个人主动告诉这个视频的存在,直到警方追查到这个线索,家人才提供。
第二次绑架发生后,爸爸依然认为这是女儿要挟自己的伎俩,照常上班,下班才来远远观察情况。
而妈妈被绑架之后,手机被没收的前几天,都扔下纸条,纸条里写的都是:没事,就是不让动,给吃喝;你回去吧,都是小孩子的把戏。
妈妈身处如此严重的人身被伤害的境地(女孩第一次已经有伤害行为,第二次也有抽打妈妈的行为),却告诉丈夫不用担心,这也加剧了丈夫认为妻子没事的信念。
当孩子在家庭群里发出妈妈腿部肿大的情况,要求给钱时,他依然觉得妻子不会有事。
这种底线意识的缺乏,以及对女儿明显的伤害行为的忍让,最终走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文章图片
我们多次提到,真正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爱是:无条件而有界线。
很多人都比较困惑:无条件爱孩子,不就是纵容吗?
我相信,很多看到这个悲剧的人,也会认为:这个孩子就是打得少了,打得不够狠,要打到她怕,她就不敢这样了!
事实上,这都是对无条件的爱的误解。
无条件的爱,是指对孩子情绪和感受的无条件理解和接受。
同时,爱还有必须做到:对于孩子不恰当的甚至危险的行为,给予清晰的底线和坚定的界限。
在这场悲剧中,孩子内心的愤怒、绝望、仇恨等情绪,都是值得被看见、被理解的:
想要关心的时候,父母没能给你关心,你很伤心绝望;
想要交朋友却被父母干涉,你很愤怒;
跟父母沟通不畅,被送到戒网中心经历了别人无法体会的折磨,你很痛恨父母......
这些都是孩子因为某些事件,产生的真实自然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情绪需要得到看见,被看见、被理解之后,情绪就会得到流动。
当愤怒和仇恨流动之后,渴望爱和认可的最初本心就会显露。
遗憾的是,女孩无论是从小到大的情绪,还是被送戒网中心的情绪,以及交友和计划被否定的情绪,都没有被父母看见并理解(或许他们也想,但不知道怎么做)。
更遗憾的是,一方面没有对孩子的情绪无条件看见、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当孩子爆发出极端的行为时,父母又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制止如此显著的破坏性和伤害性的行为。
爱,首先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无条件,然后是对行为的有界线、有底线,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第一次孩子绑了妈妈,还用刀划伤妈妈时,父母就意识到这是无法接受的伤害行为,首先想办法保证女孩和家人的安全(这种情况下,女孩也很有可能伤害自己),就不会有第二次被绑,以及被绑之后还不断写纸条告诉外界“我没事”的息事宁人的做法。
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爱,没有基本的底线和原则时,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恐慌。
试想一下,一只羽毛还没长齐的小鸟,孤身在一个无边无际、没有父母陪伴、没有任何其他参照物的空中飞,一定是恐慌的。
因此,在孩子具备独立意识和能力之前,父母对孩子情绪和情感的无条件接纳,是孩子强烈自我价值感的来源;而父母对基本安全底线和原则的设定,就是孩子安全探索和发展的边界。
设定安全底线和界限有三个标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
当女孩的行为,不仅仅伤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妈妈,也伤害了家庭总体的环境时,父母却一味忍让,以为忍让可以让孩子放弃错误的做法,以为孩子的“小把戏”不会出什么大事,是没有基本底线意识的教育的悲剧。
文章图片
悲剧3
悲剧之后的思考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就非常扼腕叹息。
希望更多为人父母者,能够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能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孩子生命之初就用无条件而有界限的爱,滋养孩子,也滋养自己。
在此有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建议1
孩子小的时候,给足爱和陪伴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需要父母大量的照料,日常照料中,多些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发脾气,允许孩子生气愤怒。
这份对情绪的允许本身,就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情绪流动机会,情绪从小流动的孩子,心底不会累积成巨大的愤怒。
允许流动之后,再有对孩子行为的引导,幼小的孩子可塑性都非常高。
幸福双翼每个用心实践341肯定法的家长,都赞叹,小小的孩子,成长能力太出乎意料!(点此查看:80后奶爸掏心窝总结:说100次“我爱你”,不如做好这件事)
文章图片
建议2
孩子长大之后,给足尊重和底线
当孩子开始说不,当孩子开始想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只要是没有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伤害环境的情况下,给足孩子尊重和尝试的空间。
小时候越有机会试错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价值感越高,正向建设性行为也会越多。
哪怕一开始会犯错,但只要是不危及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小错误,及时用肯定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随之增加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能力,更有日益坚固的亲子连接。
这份连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显得尤其珍贵,因为它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账户存款。
爱和陪伴足够,连接足够,哪怕青春期孩子跟父母发生一些冲突,爱的账户还有余款,就不至于走向仇恨和你死我活的极端冲突中。
文章图片
建议3
父母不断成长,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上面两点建议,都建立一个重要前提上,那就是:父母具有学习的意识和行动。
只有学习和行动,才能推动父母不断成长,只有不断跟上孩子的成长,才能更好地针对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到爱、支持以及引导。
在幸福双翼《家学》课程学员中,那些变化天翻地覆、从痛苦深渊中走向阳光明媚的人,都是在忙碌中抽出时间用心学习和践行的人。
他们也是忙于工作和家庭的普通人,甚至遇到很多一般家庭不会遇到的挑战,但挑战再多,因为有了不断成长的决心和行动,挑战最终都成为推动人生往更好方向发展的契机。(点此查看:为了改造孩子,她卖了家里唯一的房子,结局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
人生苦难重重,每份苦难都是包装丑陋的礼物。
幸福双翼愿意陪伴大家,拥有识别、打开苦难这份礼物的能力。
我们也想支持每个用心成长自己的伙伴,创造出每个人尽力而为的范围内,减少教育的悲剧,创造自己和孩子温暖、幸福的人生。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推荐阅读
- 科学养胃,别被忽悠,其实真的很简单
- 少年,女孩。
- 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日常生活(八)
- 过年瞎想
- 【读书清单20】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2)
- 罗塞塔石碑的意义(古埃及文字的起源,圣书体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 【Thesewt】蒙昧(续)
- https请求被提早撤回
- 致每一个追星的女孩(
- 为什么有些女孩喜欢看玛丽苏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