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李广的人生悲剧

李广与程不识:别学小概率事件


要学懂这个原理,我们来探讨一下汉代两个名将的案例。第一个人,是如雷贯耳的飞将军李广。第二个人,也是汉朝的名将,跟他同时期的程不识,这个人你可能就不熟悉了。

李广的下场很惨,他最终因羞愤而自杀。他是一代名将,自己也一直想封侯,但是《滕王阁序》中有一句名言叫: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为什么他封不了侯?因为他没那么大的实际功劳,他有的只是传奇故事,他没有真正地给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

李广是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呢?他是一个很随意的将军,所以他总需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他带兵没有严格的层级指挥系统,和手下的将领就是兄弟,行军也不规划行程,总之是非常不讲规矩的。

宿营的时候,只要一个地方有水源,他就在这里就地扎营。怎么扎营呢?人人自便,士兵怎么舒服怎么来,所以士兵都喜欢跟着李广行军作战。

匈奴人也一样,他们也喜欢找李广交手,因为李广没有周密的军事准备。打仗的时候,李广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还被敌人抓过俘虏。

李广被俘虏了之后,他装病并且夺了一匹马逃回来了,你说他的人生精不精彩?逃回来之后,他被判了死罪,判罪之后交罚款,交了罚款又削罪,削罪之后贬为平民。

后来朝廷觉得李广还是可以带兵打仗的,又重新任命他为将领。但最终他还是在他最后一次战斗里面带着部队迷路了。这可是件相当丢人的事,因为这次迷路,加上年纪这么老还没有能够封侯,羞愤之下,他干脆一抹脖子自杀了。

一个将军带兵打仗,出去能迷路,证明事先没有人去勘察路线。就像我们说一个好司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肯定是要先把客人的路线提前规划好,绝不是带着客人到处去问人找路。有的司机就是等客人先上了车再说,而李广历来就是先上了车再说,所以他需要不断地随机应变。

李广的做法,就不是正规部队的做法,缺乏正式的管理,所以他带不了大部队,只能带兄弟连。这就是为什么皇上始终都不让他带主力大部队,而一直让他在侧翼打配合。这也是为什么他打了那么多精彩的仗,那么有名,却始终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功绩。

接下来我给你介绍第二位将军,程不识。程不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打不败的人,一辈子几乎没打过败仗。他不仅没打过败仗,而且也没打过什么仗。这就奇怪了,一个将军怎么能没打过什么仗呢?就因为他太严谨了。

他的部队首先是正部曲,部曲是什么?就是军队的编制。将军率领的部队,下面有部,部下面有曲,曲下面有屯,是一级一级的编制管理,是一个严密的层级指挥系统。

其次是正行伍营陈,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是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绝对攻不进去。

程不识行军,前面有斥侯,也就是侦察兵,一路在前面摸情况,后面有后卫,你要想抄他后路,那也是不可能的。宿营有警戒,整个营盘防得跟铁桶一般。每天晚上他还要处理文件,所有文件全部是要进行正式汇报的。

李广指挥部队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程不识不行,所有的流程必须有文件,该谁签字就要由谁签字。所以他的军帛文书特别繁杂,程不识每天晚上一件一件要处理到天亮。

他从来没有让匈奴人在他那里占过便宜,而且匈奴军队一探听到说这支部队是程不识的,他们根本就不往这儿来,因为他们知道肯定占不到便宜。

但程不识本人也没有取得过重大胜利,因为他不是一个很进取和很能冒险的人。跟他的士兵也很无趣,因为没法休息,非常地紧张和辛苦,而且工作量很大。

在《资治通鉴》里面,司马光曾这样评论程不识和李广,他说:学习程不识就算不能立功,也能立于不败;而学李广,很少有不败亡的,因为你不是李广,你学会了他的吊儿郎当,但是你没有他的天才。

【名将李广的人生悲剧】所以我们说九变,变化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能够提前计划,一切按原则来办,按规矩来办,按程序来办,尽量不要让变化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