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去经历,去忘却。

初次在地铁上打开这本书,看了几页,就放弃了,开篇太多村里环境交代,让我失了兴趣。
【人生海海,去经历,去忘却。】然而地铁上最是无聊的时刻,刷微博、微信看明星八卦,却是最索然无味的,那些人与我何
干呢?他们只不过是消耗时间的好材料罢了。
于是不知在哪天16号线上,我又打开了这本书,断断续续一两周的地铁上将这本书翻到最后一页。看这样的小说是最是没有负担,却需要比看明星八卦多点耐心,不会让你看完感到非常的罪恶,一种消耗时间一无所得的罪恶。
上校的一生,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的,许多时候是没有认真去做选择的,因着骨子里正直本能在大部分时期里无意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被称之为"英雄",但也有所谓走错路的时候,这是政党更替、不受主观控制的因果,也是他后来悲剧经历的引线。
可能很多人看完会感到郁闷,胸口感觉有股抒发不出来的郁气。“好人好报”一直是理想主义者的一种自我安慰,然而我觉得这样的结果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太多的经历对于浅浅的一生来说是种负担,反而愚昧的人体会快乐(不去辩证快乐的品质)的门槛始终会比较低。原因我猜想是更高程度的教育伴随着更高道德的禁锢,这是与人性相悖的。
看完整本书的疑惑:上校爱过这个最后陪她终老的阿姨吗,还只是一种怜悯,怜爱?
阿姨在回忆中向作者忏悔:上校从前途无量到不得不放弃一切告老还乡,沦落至疯多半是在她身上栽了跟头。于是她多方打听,在上校最终精神崩溃后将他带走,带在身边悉心照顾。不去探讨阿姨对上校的感情成分是缺爱还是崇拜。打动我的也并不是阿姨对上校的感情,在我看来,这里一厢情愿的成分较多。
从阿姨回忆中有一个魔鬼细节让我很受触动:从阿姨后来得出来的结论,其实上校在与她一处时并没有在夜里找过她,更没有与她有肌肤之亲。当阿姨以要了她身子逼他娶她的时候,上校并没有揭穿她被另外一个人侵犯的事实,反而再为她去单位请了一张清白证明书。
也许上校明白,清白对于阿姨当时这样一个小姑娘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他不忍用这个事实去为自己辩解,更不想让阿姨得知自己失身于一个陌生人,反而承担了这份不属于他的指控。这样一个心软的人,在那样的时代,也许真的疯了会比较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