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份证这个东西,其实古人也有
身份证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证件,出门时必须携带,否则寸步难行。那么古人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古人也有身份证,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全民持有身份证的制度,只在战国时的秦国出现过,其创立者是商鞅。在古代,政府官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这种身份证属于职业证明。
战国后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为了有效管理老百姓, 商鞅发明了一种“照身帖”。
这种照身帖由一块光滑打磨的竹板制成,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秦人必须有照身帖,如若没有便会被认定是黑户或非法逗留人士。
【关于身份证这个东西,其实古人也有】商鞅规定:民众出行或者投宿旅店时必须携带照身帖,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老板不得留宿,违者严惩。
照身帖可视为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商鞅发明了身份证,最后因自己的发明坑了自己一把。
商鞅因变法得罪了很多人,秦孝公死后,商鞅的政敌要干掉商鞅,商鞅果断跑路。然而,因为照身帖商鞅最终跑路失败。
明人余邵鱼的《周朝秘史》对这段故事有详细记载:鞅走至函关,天色将昏,扮为商旅投宿,店主求照身之帖验之。鞅曰:“吾无照身帖。”店主曰:“吾邦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徒,如有受者,与无帖之人同斩,决不敢留!”
商鞅之后的历代王朝,只有政府官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身份证”就仅局限官员阶层使用了,毕竟他们才是有身份的人。
隋唐时期,官员的身份证是“鱼符”。鱼符的制作材料根据官阶高低而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材质为金,三品以下五品以上为银,六品及以下则为铜。
鱼符上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部门和官位品级。官员在执行公务或出入皇宫时须出示鱼符,类似于今天的工作证或通行证。
鱼符分左右两半,左符放在皇宫内廷,右符由持有人随 身携带,这样可以验证鱼符的真伪。鱼符的使用方法类似于虎符。
我们常说某户人家钓了个“金龟婿”,这一说法,就是源于唐朝的鱼符制度。
武则天之前,唐朝的鱼符是鲤鱼形的。武瞾称帝后,怕人们看到鲤鱼会想起“李氏”江山,因“鲤”和“李”同音,遂将鱼符改成了龟形。
龟在古代星宿崇拜中代表玄武,和武则天的“武”谐音。这样,三品以上官员的鱼符就变成了“龟符”,于是就有了“金龟婿”的说法。
唐代还将鱼符制度推广到了海外,当时番国使者也都会领到唐朝政府发放的符。这种符以雌雄来分,雄符留在大唐,雌符交给番国来使带回去。
该国再有来使,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到了宋代,鱼符渐渐被废除,官员的身份证变成了腰牌。
明朝的腰牌也叫“牙牌”。牙牌的材质不再局限于金属,还有用象牙、兽骨、木材等材料制作的。明朝的官方牙牌分五种,分别标记为勋、亲、文、武、乐。
《明史》记载:“牙牌之号五,以察朝参:公、侯、伯 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司 曰‘乐’。”
明朝时,不仅官员持有牙牌,大户人家的家眷仆从也携带腰牌以表明身份。清朝的腰牌不仅要有姓名、工作、官位等基本信息, 还要写上持有人的面部特征以防止别人冒用,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了。
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身份证,用于特殊职业或临时事务时使用。比如之前介绍的度牒,用来证明和尚身份,方便化斋和从事宗教事务。
古代的娼妓也有身份证,以证明自己的正规娼妓身份,方便业务开展。
另外,古代商人经商或举人赶考使用的“路引”,属于一种临时事务身份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介绍信很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身份证,诞生于二次革命时期时期的宁夏。1936年的某日,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无意中看到了《史记》里的《商君列传》,顿时受到照身帖的启发,在宁夏开始推行身份证制度。
当时的身份证叫作“居民证”,由白布制成,长七厘米,宽三厘米,上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职业、身高、面貌、手纹箕斗形状等个人特征,用来甄别身份。马鸿逵的发明,也算是“以史为鉴”。
推荐阅读
- 猎杀IP
- 开花店的前景怎么样()
- 关于QueryWrapper|关于QueryWrapper,实现MybatisPlus多表关联查询方式
- 四首关于旅行记忆的外文歌曲
- 醒不来的梦
- 关于自我为中心的一点感想
- 滚这个字
- 一个懂得和他自己灵魂沟通的人,这个人一定是正直善良的人
- 残卷
- 「按键精灵安卓版」关于全分辨率脚本的一些理解(非游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