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变世界(经典版)读书笔记(1/4)

第一部分 游戏化,互联时代的重要趋势
第一章 提升人的幸福感
1.游戏的4大决定性特征 (1号补丁:主动挑战障碍)
1)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游戏,而是在游戏结束、现实开始时迷失了方向。但是,如果真的准备用游戏来修补现实,我们就必须克服这种恐惧,我们必须看清游戏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一起玩同一个游戏时是如何行动和互动的。
2)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抛开类型的差异和复杂的技术,所有的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
?目标(goal),指的是玩家努力达成的具体结果。目标为玩家提供了“目的性”(sense of
purpose)。
?规则(rules),为玩家如何实现目标做出限制。它消除或限制了达成目标最明显的方式,推动玩家去探索此前未知的可能空间。规则可以释放玩家的创造力,培养玩家的策略性思维。
?反馈系统(feedback system),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它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来反映。对玩家而言,实时反馈是一种承诺:目标绝对是可以达到的,它给了人们继续玩下去的动力。
?自愿参与(voluntary
participation),要求所有玩游戏的人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标、规则和反馈。任意参与和离去的自由,则是为了保证玩家把游戏中蓄意设计的高压挑战工作视为安全且愉快的活动。
3)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起到强化和巩固以上4种要素的作用:精彩的故事让目标变得更诱人;复杂的评分指标让反馈系统更能激发人的兴趣;成就和等级大大增加了感受成功的机会;多人游戏和大型多人游戏体验能让漫长的游戏过程变得难以预知,带来更多愉悦;如临其境的图形效果、声音效果和3D环境,提高了我们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所需的持续关注度;随着游戏的深入而提高游戏难度的算法,只是重新定义目标、引入更多挑战性规则的方式罢了。
4)“心流”的特殊幸福形式:“创造性成就和能力的提高带来的满足感和愉快感。”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人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
?在优秀的电脑和视频游戏中,现象要随时发挥出技能的最高水平,并一直游走在濒临失败的边缘。但等你真的失败了,会产生一种重新攀登高峰的冲动。这是因为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反馈的种类和力度是数字和非数字游戏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一种是有尽头的游戏,我们为了获胜而玩;一种是无尽头的游戏,我们为了尽量长时间地玩下去而玩。你可以从画面和记分牌的分数上直观地看到你对游戏世界的影响,你打得好,它就变得更难,由此在艰巨的挑战性和目标的可实现性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在反馈力度大的游戏当中,强烈投入的状态说不定比获胜的满足感更令人愉悦。
?反馈系统成了我们在游戏中最先了解的东西。它们引导我们发现目标,帮助我们破解规则。而这又成了人们玩游戏的一个强大动力: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我们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创造力、满怀热情、真心实意地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我们会一直玩下去,直到将自己的能力完全榨干,或者直到通关。
2.游戏,唤起积极的情感
1)“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缺乏信心的悲观感和缺乏活动力的沮丧感都在折磨着我们。要扭转这两种情绪,我们必须拥有对自身能力的乐观态度以及充沛的活动力。
2)所有优秀的游戏都是艰苦的工作,我们紧张地投入其中,而这恰恰是产生各类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正确心态和身体状况。玩游戏充分激活了与快乐相关的所有神经系统和生理系统——我们的注意力系统、激励中心、动机系统以及情绪和记忆中心。这一极端的情绪激活,是当今最成功的电脑和视频游戏让人如此沉迷亢奋的主要原因。
3)现实中的艰苦工作往往难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大多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做这个工作,或者现实生活里的工作无法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或者害怕失败,或者无法控制工作流程,很难看到自己努力的直接影响,因此,很少感到满意。“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3.游戏的7大艰苦之乐(良性压力)
1)合适的艰苦工作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为了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数十年来,游戏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工作。
?第一类是高风险工作。它速度快、多以动作为导向,用成功和惨败的可能性对我们施以双重刺激。
?第二类是重复工作。这类工作单调,完全可以预测。我们很乐于让自己的手脚和思维都集中在一项能产生明确结果的活动上。
?第三类是脑力工作。这类工作主要是调动我们的认知能力。它可以是快速而简单的,也可以是漫长而复杂的,只要我们把大脑很好地利用起来,都能体会到奔涌而来的成就感。
?第四类是体力工作。这类工作让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汗水狂洒。如果工作足够辛苦,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我们都分外享受让自己精疲力竭的整个过程。
?第五类是探索性工作。这类工作通过主动调查不熟悉的物体和空间带来乐趣。探索类工作让我们感到自信、强大,激励我们积极进取,分外享受对所有东西展现好奇心的机会。
?第六类是团队工作。它强调协力合作,为群体做出贡献。我们总是备感满足,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在集体行动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第七类是创造性工作。从事创造性工作时,我们要做出有意义的决定,会为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感到自豪。我们每完成一轮创造性工作,都会觉得自己更加能干了。
2)“经验取样”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活跃时间比消磨时间更让我们开心。”
?我们寻找被动式娱乐和低投入度活动,是在利用它们抗衡自己先前感到的压力和焦虑。每当我们有意识地寻找放松的娱乐,就会感觉更糟:动力不足、信心不足、完全不能投入,容易把我们推到完全相反的方向:从紧张和焦虑一下子变成了无聊和抑郁。
?良性压力和负面压力几乎完全相同:我们产生肾上腺素,我们的激励回路被激活,大脑的注意力控制中心获得更多的血流量。而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在于,我们的心态。
?如果我们害怕失败或危险,或是有外来压力,神经化学物质的过量分泌就不会让我们开心。它让我们愤怒、好斗或是逃避,它还会触发回避行为,如暴饮暴食、抽烟、吸毒等。
?面对良性压力,我们不会恐惧或悲观。我们有目的地进入紧张环境,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当我们主动选择艰苦的工作时,就会享受这种刺激和激励的乐趣。它让我们想要投入进去,与人携手合作,把事情做好。这种乐观的精神振奋,比单纯的娱乐更能带动心情。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迎接挑战,我们就会报告说,压力环境让自己动力十足、极感兴趣、乐于参与。这些都是与整体幸福和生活满意度相对应的关键情绪状态。当我们体验到正面压力或良性压力,也就拥有了艰苦的乐趣。
4.体验自豪的快感
艰苦的乐趣对情绪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好处:自豪(fiero)。自豪是我们能体验到的最有力的因神经化学物质释放而产生的快感之一。它涉及大脑奖赏回路的3个不同结构,包括中脑多巴胺中心,这是跟奖励及上瘾最典型相关的地方。我们克服障碍的挑战性越强,自豪感就越强。
5.小结
认识到游戏的真正运作过程,知道玩好游戏真正意味着什么,就可以不再总是互相提醒“这可不是玩游戏”了。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地鼓励人们:“这可是一场精彩的游戏!”
第二章 构建更美好的现实社会
1.游戏,出类拔萃的心流体验 (2号补丁:保持不懈的乐观)
1)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度缺乏“心流”,因为心流活动纯粹是为了享受而完成的,并非出于对地位、金钱或责任的追求。根据游戏工作的结构形式来创造现实中的工作,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游戏教给我们如何创造机会,从事自由选择的挑战性工作,不停地发挥出我们能力的极限,这些经验教训可以移植到现实当中。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如抑郁、无助、社会疏离及自己做什么都无关紧要的感觉,都可以通过将更多的游戏性工作结合到日常生活中来有效解决。当然,这并不容易。
2)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游戏产业的创意领导人除了关注娱乐和有趣的角度,越发关注游戏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构成游戏基本结构的3大因素能够最有效、最可靠地产生“心流”,即自我选择的目标、个人最优化的障碍以及持续不断的反馈。
2.更多的心流和自豪体验
1)过去,最深入的心流体验需要多年的练习或特殊的设置才能达到。心流不应该来得太容易。但视频游戏有可能让人立刻体验到心流。
?视频游戏吸收了可能诱发心流体验活动的传统特性:目标、障碍、越来越大的挑战以及自愿参与,又结合了直接的物理输入(操纵杆)、灵活的难度设置(计算机算法)、即时的视觉反馈(视频图形),并极大地强化了游戏的反馈循环。
?这种更快、更紧密的反馈循环,让它更准确地击中了情绪奖励——“自豪”。自豪,是通过每一级难度挑战时,唤起的瞬时情绪高潮。这形成了更快的学习和奖励周期,并最终对屏幕上的“微观世界”产生了完美而有力的控制感。一些玩家对心爱的游戏觉得“上瘾”,最大的潜在原因就是自豪感。
2)心流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心流是令人振奋的一刹那。一次强烈的心流体验,可以在此后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让我们心情愉悦。但它是一种极端的投入状态,最终会耗尽我们的体力和精力。我们不能随心所欲无限制地一直处在心流中。人类繁荣需要一种更“持续”的幸福方法,不能只有心流。
3.玩家之悔
1)玩家成瘾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一个严肃主题,业内人士希望造就终身玩家:能够在心爱的游戏与完整而积极的人生之间实现平衡的人。玩家投入心爱游戏的时间和金钱也就越多。但超出一定的极限后,每周投入游戏20个小时左右,自己既为在虚拟游戏环境下实现的成就感到骄傲,也很怀疑这一切艰苦的工作是否真正有价值。
2)为部分解决“玩家之悔”问题,许多上瘾性最强的游戏采用了“疲劳系统”。不过,这些措施充其量也只是权宜之计。意图阻止人们玩心爱的游戏从来都行不通,渴望心流和自豪的积极玩家总会找到办法回避人为设下的约束和限制。
3)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游戏能够超越让人短暂幸福的心流和自豪,提供一种更为持久的情感奖励;是哪怕不玩的时候仍能让我们幸福的游戏。只有这样,才能在游戏和现实生活中实现恰当的平衡。
4.随时随地创造幸福的力量
1)积极心理学的主流理论是,我们自己是幸福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自己创造幸福。
?“享乐适应”,我们越是尝试在自身之外“找到”幸福,就越难找到。追求外在奖励(金钱、地位、晋升、名气、眼球,或是单纯的物质,),注定会妨碍我们达成自身的幸福。我们开发了很多触发内在幸福系统的外部捷径,如吸毒、嗜酒、不健康的饕餮大餐、周期性血拼,等等。开始时会感觉很好。可惜,幸福的愉悦感不会持续太久。从长期来看没有效果,因为我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耐受性,开始想要更大、更好的回报才能触发同等水平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我们消费得越多、获得的越多、地位提升得越高,就越难感受到幸福。如果让得到越来越多外在奖励的欲望占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妨碍我们从事真正有助于提升幸福的自成目的活动。
?“自成目的”,关注内在奖励活动的人,会努力工作、发挥个人优势并建立社会联系,在这两年内,不管薪资或社会地位等外在生活环境如何,他们都明显表现得更为幸福。我们不是在寻找赞美或付出,强烈的投入感是我们能体验到的最愉悦、最满足、最有意义的情绪状态。
?源自内在奖励的幸福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性。每当我们从事自成目的活动,就出现了一种与享乐适应完全相反的情况:我们不再通过消费和获得而实现愉悦,开始培养自己的享乐韧性(hedonic resilence),获得了对自身幸福的控制。
2)不需要等待生活为我们激活大脑和身体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以及我们体验到的生理感觉,我们能够通过可衡量的自成目的活动,自己激活它们,以不同的数量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愉悦、享受、满足、忘我、知足、爱及其他各种幸福感。
?承担艰巨的挑战,比如用比平常更短的时间完成一项任务,我们就会产生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让我们自信、精力充沛并且干劲十足。
?完成一件对我们而言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出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强效混合物。这3种神经化学物质的组合,能让我们满意、自豪、高度兴奋。
?当我们让别人笑起来,我们的大脑便涌出了多巴胺,这是与愉悦、奖励相关的神经递质。如果我们自己也笑起来,多巴胺的效果会更为显著。
?每当身体的运动与他人协调或同步的时候,我们就会往血液里释放一种称为后叶催产素的荷尔蒙,它是能让我们感到极乐和狂喜的神经化学物质。
?“有影响力的”“动人的”故事、媒体或现场表现,触发了自己的迷走神经,让我们感到胸腔或喉咙里有情绪在“激荡”,要不然,就是点燃了神经系统的竖毛反射(pilomotor reflex),带给我们愉悦的战栗。
?如果我们看到了含糊不清的视觉刺激,挑起了自己的好奇心,就会体验到一种名为“兴趣”的生物化学流,也称为“内源性鸦片”(internal opiates),其中包括能让我们感到自身强大、万事在握的内啡肽,以及比吗啡强80倍的“幸福”神经递质β-内啡肽。
5.让现实更美好的4大秘密
1)内在奖励可分为4大类型,是除基本生存需求(食物、安全和性)之外最强大的动机。
?第一,我们每一天都在渴望满意的工作。不管对谁来说,它都意味着沉浸在有着清晰定义、能看到直接努力结果的苛刻工作中。
?第二,我们渴望体验成功,至少也是希望成功。我们希望感觉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强大,向他人展示我们的强项。我们希望对成功的机会保持乐观态度,胸怀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觉得自己越来越好。
?第三,我们渴望与社会建立联系。人是极端的社会生物,我们渴望分享经验,建立纽带,一起完成所有人都看重的事。
?第四,我们渴望过得有意义,渴望成为超越自身的宏伟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对即将展开的宏伟事业感到好奇和敬畏。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投入某种超越个人生活、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事情中去,并为之做出贡献。
【游戏改变世界(经典版)读书笔记(1/4)】2)游戏是最典型的自成目的活动。优秀的游戏可以帮助我们体验自己最渴望的4种内在奖励,而且安全、便宜、可靠。优秀的游戏极富生产力,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是为了主动让现实变得更有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