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故乡#间隔这一年(7)
曾以为这一年是浪迹欧洲,走到走不动,走到不想走。
曾以为这一年可以了却许许多多的心愿,把那些曾经遥远的地方都走遍。
曾以为这一年我将与故乡久久分别,未曾有过的久久。
未曾想,这一年,我竟得以在故乡,久久地待着、走着、看着。
文章图片
故乡的海 有时回想起隔离的那段时间,是一种从未体会过的舒适惬意。早晨七点自然醒,拉开窗帘,烧水,自己一个人不由开心地在屋里蹦跶、哼歌,我也不知道这开心是从哪儿来的。简单运动一下,就有早餐送到门口。吃完早餐就开始写课程论文,每天500字的计划,在早上喝着咖啡就能完成大半。午睡起来,看着电视上的潮剧或者《大宅门》,冲一泡茶,或者外卖叫个下午茶。还有好友网购送来一盒大草莓,一瓶小白酒,隔离的时光似乎也丰富多彩。对于刚刚回国的我来说,吃的喝的,电视里播出的,都是久违的家乡风味。上午学习、下午休息看书、晚上继续学习,每天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些简单却不乏味的事情。大学毕业之后,就很难有这样的一段时间了。安静地重复做着简单的事情,也算是这难得的一年的一段难得的经历。
听着电视,写着论文,常常一抬头,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错觉。半年多没看电视了,看着电视新闻,和黄金档的电视剧,不管播什么,都是一种久违的熟悉,这种熟悉属于一段北京的生活。于是,当沉浸在论文中,仿佛自己还在学校时,旁边的电视将我拉到北京,可恍惚间转念一想,我是在汕头。而身处的地方,陌生的房间,陌生的窗景,于我而言全无任何熟悉之处。我继续在电脑上、手机上,“遥望”人们在北京、在汕头的生活,羡慕着,因为我与这些生活之间还有着14天的距离。
不同的距离,带来的是同样的距离感。是这种感觉,让我们产生了思念,这有时是与实际距离无关的。刚回国的日子,还会不自觉地羡慕别人有饺子吃有白酒喝,不自觉地在上午想着朋友是否已下班,想想才反应过来,我与朋友已没有时差,我与美食已没有距离。或许我并不会马上要吃这些东西,时差也不影响我们此时的聊天,但当意识到我想念的美食和日日联系的朋友,都与我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突如其来的踏实感,总带给我突如其来的喜悦。我想,这才是属于我的,我所眷恋的生活和所在吧。
文章图片
在家隔离时娘亲准备的隔离餐
文章图片
外卖下午茶之一 本来以为这两周的时间,至少可以写完两篇5000字的论文,列了计划才发现十天只能完成其中的一大半。都说14天很漫长,可是安排好每天要完成的作业,时间却也不够用了。隔天叫一次外卖犒劳自己的馋嘴,奶茶、无米粿、豆花、芝麻糊,不同的花样轮一遍,很快就到了隔离结束的日子。突然发现自己自备开心技能,不管是独处还是外出,总能找到充实生活、取悦自己的方式,适应不同的生活节奏,恢复舒适、满足的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经历,都当做经历。选择了,就安心做好,相信自己,感受不一样的当下。
【宅,在故乡#间隔这一年(7)】傍晚时,总会有隐隐的霞光从窗户照进来,微风轻轻拂动窗帘,十几天里的日复一日,给人一种循环往复日日如是的错觉。这样的岁月静好,令人心神气宁。每到傍晚时分,总想记录下这个时刻和这份美好,可是要么正好在写作业,要么在喝茶看电视,总之就是没有腾出几分钟,写下这些。虽然少了在英国的“宅”体验,错过了英国的春天,但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难得的在故乡的“宅”,和春天。
文章图片
隔离结束后第一次自己出来喝咖啡,第一口喝到是温水还有点惊讶 隔离结束后的周末,正值木棉花开。特地去了趟潮州,在韩文公祠和韩江畔看木棉,曾是我维持了许多年的“仪式感”。走过空荡荡的牌坊街,木棉如是,街巷却有几分陌生,想来是疫情的余波尚未痊愈。发朋友圈时,找出去年的“木棉红”,惊讶地发现照片的角度都如此相似,让我瞬间以为是自己刚刚误点了发送。
看来,木棉红,真的是年年如是。不同的,是我们的各自人生。
文章图片
2020年的木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