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闲谈|国史闲谈|先秦一一?周王朝的发家之路

周朝的始祖是后稷,名字叫弃,后稷是他的号。后稷的母亲是帝喾(kù)的元妃叫姜原,所以他跟帝尧以及商朝的始祖契(xiè)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后稷是嫡出。帝尧姓伊祁,是以他妈妈陈锋氏曾经的寄住地为姓;契姓子,是帝舜赐的姓;后稷姓姬,是从他爸爸那儿继承来的姓,可见后稷的身份的确要高贵一些,但我们不知道高贵的后稷怎么没有继承帝喾的帝位。
跟契是由于母亲简狄吃了玄鸟蛋而受孕类似,《诗经·大雅·生民》说,后稷是由于母亲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受的孕。不过姜原比简狄矫情,她没像简狄那样欣然的养育这个孩子,而是觉得这个孩子很不吉利,就把他扔掉了。可是,扔到街上,牛马不踩;扔到山里,山里人多;扔到冰河上,又有一只大鸟用翅膀来给他取暖。姜原这才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捡回来收养了他。因为当初想要扔掉他,所以起名叫“弃”。
后稷曾在帝尧时担任“农师”,到了帝舜的时候,因为发展农业生产有功,被封在邰(tái)(或今陕西咸阳武功县西南)这个地方。可是等到后稷死了之后,他的儿子不窋( kū)就弄丢了官职和封地,流落到了西北的戎狄之间。
到了不窋的孙子公刘的时候,后稷的子孙虽然仍生活在戎狄之间,但又重新开始务农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达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的程度。这就是说,家里有余粮、出门有盘缠,不用靠打劫或要饭过日了。这在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戎狄之间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所以大家纷纷来归附公刘。公刘的势力壮大了,到了他的儿子庆节,就干脆在豳(bīn)(今陕西咸阳彬县、旬邑县一带)这个地方筑起城来了。
此后,又传了八代人到了古公亶(dǎn)父的时候,有一个叫薰育的戎狄部落来进攻豳。他们先是索要财物,古公亶父给了他们,可是不久又来索要地盘和人民,这下大伙觉得有些欺人太甚了,纷纷要求跟薰育干上一仗。但古公亶父不同意,说:“人民跟着我还是跟着薰育都是一样生活。现在人民愿意为了我打仗,可打仗就得死人。我不忍心让别人的父子为我战死而我还当人家的君主。”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和部曲离开豳,向南翻过梁山,渡过漆沮河,来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这个地方。
留下来的人们不愿意在薰育的统治下生活,纷纷启程追随古公亶父而来。这一下造成不小的轰动。周围一些国家听说古公亶父好到这种程度,也都前来归附。周原热闹了起来,于是古公亶父在这里“营筑城郭室屋”,兴建了岐邑(今陕西宝鸡岐山县东北),从此“贬戎狄之俗”,开始在文化上抛弃戎狄而向华夏回归。
此时正是射天的那个帝武乙在位期间。也不知道古公亶父做了什么让武乙高兴的事,当然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地方太过偏远,武乙鞭长莫及,索性做了顺水人情,他不仅同意周人住在周原,而且干脆把岐邑赐给了古公亶父。所以严格地说,这以后的周人才能被叫做周人,在这之前他们顶多只能叫做豳人。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太伯,老二叫虞仲,老三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叫姬昌。古公亶父认为姬昌是以后能兴旺周室的人,因此有意传位给三儿子季历,以便王位能传给姬昌。太伯和虞仲心领神会,就主动离开岐邑跑到南方去了。后来他俩建立了吴国,是吴国的第一任和第二任君主。
季历继位之后开始大肆扩张。从帝武乙二十四年伐程开始,到帝文丁十一年伐翳(yì)徒之戎为止,前后二十四年七伐,频率不能算低。季历的这些征伐主要是向西向北跟戎狄作战,是商朝在西方的重要屏障,因而一度受到商的褒奖,他本人也被帝文丁任命为管理牧场的“牧师”。马匹在古代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可见当时季历对商朝有多重要。
可是后来画风却突然毫无征兆的变了。帝文丁十一年季历讨伐翳徒之戎获胜后,前往商都献捷。一开始文丁还很高兴,封季历为公爵,对他大加赏赐,但随即又不知为啥翻了脸,把季历抓了起来,致使季历“困而死”,估计可能就是饿死的。
季历常年为商朝把守西大门,东征西讨劳苦功高,还负责给商朝提供马匹,竟然在献捷的时候“困而死”,这下周和商算是结下了梁子。好戏就要开始了。
【国史闲谈|国史闲谈|先秦一一?周王朝的发家之路】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