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考前状态得到的一点感想

学生下周一就考试了,我今天还有一节课。由于是最后一节课,一般老师不再讲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复习。我强调了几点考试的注意事项,便让他们自己安排复习内容。可是接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无精打采,偶尔有几个背书背的起劲的,但总也带动不起整个班级死气沉沉的氛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叫停讲了些鼓动的话,即是鞭策也有点批评的意思。因为猜到部分同学可能想背但控制不了考前的焦虑和浮躁,我又给他们布置了一些动笔写的任务,并苦口婆心的告诫这样做的好处。但后来我发现效果依然了了,并且越是成绩好分,学习踏实,不惧考试也善于考试的同学越是认真复习,哪怕很好了也力求精益求精。相反那些平时就表现不佳,偷懒耍滑,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学生一点也不因要考试了而对自己有半点的高要求,似乎考试对他们根本无所谓。
【由考前状态得到的一点感想】越是临近考试越躁动不安,沉不下心来复习,这对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我迄今还能记得我越到考试的关键时候越精神涣散,什么都看不到心里,虽然知道该加速了,可是用不上力,也控制不了自己。看着别人都在不急不缓的按部就班的复习,心里真的好嫉妒,恨不能夺下他们的书,似乎只有大家都不学习我才心理平衡。但是不算别人怎么刷闹,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被影响,往往还是那部分学习好的。我当时就纳闷,已经学的那么好,还用的着这么拼吗?我想那时的我也应该像现在这群边缘学生吧。
最近在看《把时间当朋友》,似乎能用书里面的一些观点解释这种现象。很多人往往把做不好一件事归咎于对此不感兴趣,其实这是对自己失败的一种掩饰。你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没有能力或者懒惰等原因没有做好,越是做不好的事会越让人气急败坏,当然会对它没有兴趣了。相反,如果能成功的做好一件事,带来的是成就感,甚至还有与利益相关的东西,那么就算是不感兴趣也是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干了。从我辅导的几个学生身上我也看到了这种现象。比如如果英语学的很好,那还会非常喜欢去学,甚至再让父母花很多钱报辅导班。反而学的很不好的数学,就算报了辅导班也极不情愿,一有机会就翘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心智不成熟,简单说就是懒惰,控制力差。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急功近利已成为常态,人们总幻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成功,还得立刻看到结果。看不到结婚就不会付出,别说努力勤奋,以及投入金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未成年的孩子!
也吧,说教对这些同学是没用的,时间会让他们成长,不成长的会尝到苦头。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总不怕你摔倒得更难看、更惨烈!

    推荐阅读